14国26家机构联合发起,“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正式启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聚焦共享低碳技术、共建研发平台、共塑可持续未来,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牵头、14个国家26家机构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期间正式成立,并首发联合研发计划,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对外发布。6月12日,联盟在“科技创新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上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江松院士、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夏科家、四川大学教授王琪院士、马尔代夫国土安全部国务部长穆罕默德·基纳纳特共同见证,现场发布联盟国际专家委员会名单,首批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12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联盟智库。召开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确定联盟章程、组织架构,制定发展规划等。
建设“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是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绿色低碳国际共识,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各国在绿色发展和能源领域多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联盟将从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打造协同创新网络、推动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国际低碳创新力量,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联盟成立即推出重磅行动,发布首个联合研发计划——“绿动未来”共研共创计划。该计划由联盟秘书处与上海电气共同发起,结合绿色低碳技术前沿热点和应用场景,聚焦可再生能源、工业低碳化、智慧能源系统和负碳技术四大方向,面向全球科研团队和企业发布研发需求清单,开展技术攻关与示范合作,进一步激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绿色低碳技术人才,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联合研发计划面向全球征集,联盟成员单位优先支持,每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至10万美元,首批发布项目总计4项,未来还将面向全球征集更多创新项目。这一计划的发布,标志着联盟在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成为思想碰撞高地,联盟国际专家委员会的顶尖院士和专家齐聚,共同参与探讨“一带一路”国家的低碳发展路径。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其针、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吴小玲、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段晓阳的共同见证下,联盟同期启动了“2025低碳技术创新中国行暨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培训班”。
这是由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的机制性交流和培训计划,也是“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的重点工作,于6月10日至27日在成都和上海双城举办,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海外低碳伙伴参加。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对话交流机制,深化能力建设与合作网络,分享低碳前沿技术,探讨先进适用方案,挖掘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