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里搞“知识接力赛”“吐槽大会”,她们仨考研上岸同所高校
2025-06-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组织宿舍“知识接力赛”,安排“吐槽大会”……在上海电机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三人女生宿舍,三位女生全部考研上岸,考取同所高校——上海理工大学。备考期间,在宿舍里,赵云倩的荧光笔在《工程光学》教材上标注重点,李智雯的草稿纸堆成小山,严紫薇的平板播放着网课,她们朝着同一目标努力,从未孤军奋战。当有人生病发烧,会收到室友的红糖姜茶和复习资料;有人经历过模考考砸,但在和室友绕着操场奔跑呐喊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力量和勇气。正如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们说的那句,“一群人走得更远”,如今她们将奔向更辽阔的学术星海。

  ◆  红糖姜茶的温暖和操场上的呐喊  ◆  

赵云倩的桌前贴着上理工的招生简章,手机里列着备考计划。“早上7点读《工程光学》,午后错题复盘,睡前半小时公式默写。我从不追求一天学12小时,而是每天多懂一个知识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室友间会互相开导。”赵云倩说道。

让李智雯尤为难忘的是,去年冬天寒潮来袭,备考期间她发高烧,只好裹着毛毯在宿舍看网课。这时,室友严紫薇端来的陶瓷杯腾起白雾,“喝了红糖姜茶,有助于排汗。”红糖姜茶的温度透过杯具,传递到李智雯的心中。赵云倩则拿来了厚厚的错题集,关键处用红笔特别标注。红糖姜茶和赵云倩整理的错题集,成为她撑过困难时刻的温暖和力量。

当问及当时为何大方分享自己整理的错题集时,赵云倩说,“这是当时的第一反应,希望室友身体尽快恢复后,调整到好的备考状态。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互相督促,都在朝着共同目标而努力。我们有着同个目标院校,有着同样的学术兴趣和未来规划,希望今后继续做同学。”

在模考考砸时,室友成为彼此学习探索之路上的后盾。一次,李智雯模考数学考了72分,躲在楼梯间悄悄哭泣。听到脚步声由远及近,李智雯打算擦干眼泪站起身来,却被室友严紫薇和赵云倩一把拉住,“走,一起去操场!”

三名女生在操场上肆意奔跑,运动鞋撞击跑道的声响混着呐喊声:“上理等我们!”跑到第五圈时,她们的汗水顺着额角滴落。看着身边的室友,李智雯忽然笑出声,心里感到尤为畅快。“这份并肩作战的勇气,让我在考场上始终底气十足。”李智雯说道。

谈及如何成为“考研搭子”时,她们说,“我们没有刻意地去培养亲近关系,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学前,我们互通开学信息;开学后,一块上课,相互讨论课后难题,一起吃饭。期末周,一起制订复习计划,我们的努力目标很一致,聊天也有很多共同话语,就这样日积月累感情越来越深厚。”

  ◆  “知识接力赛”和“吐槽大会”的魔法  ◆  

备考之路不仅会面临焦虑和迷茫,也面临着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的挑战。对此,这个全员考研上岸的宿舍有着独特的备考“秘籍”,她们在宿舍内定期开展“知识接力赛”和“吐槽大会”。

备考期间,严紫薇的书桌上有一本《情绪管理手账》。严紫薇说:“每周日晚上我们会开‘吐槽大会’,把焦虑写在纸上再团成球扔掉。在专业课复习陷入瓶颈期时,我们自创了‘知识点接力赛’。每人每天负责讲解一个章节,用白板画光路图、模拟真题问答,把枯燥的理论变成‘宿舍小课堂’。”

在宿舍的“知识接力赛”中,她们回顾复习整理周内学的知识,以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的方式罗列,回到宿舍会随机提问,室友随机抢答。共性问题一块讨论,个性问题彼此讲解。如今,严紫薇回忆起那些争分夺秒备考的日日夜夜,当年和自我怀疑较劲的凌晨,那些互相抽查公式的傍晚,成为考研给她最珍贵的礼物。

谈及如何想到在宿舍内开展这些创意活动,赵云倩说,“很神奇的是,我们很多提议并没有刻意提出,‘吐槽大会’最初缘于我们每天晚上洗漱收拾时简短的聊天吐槽,总觉得有点浪费睡眠时间,但又需要释放学习和备考的压力,所以就利用我们每周日的晚上,聊天吐槽,自然而然成了每周日晚的固定项目。知识接力赛的产生是因为我们需要彼此查漏补缺,减少复习漏洞,提高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攻克别的难题。”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考研时,这句话激励着宿舍三名充满梦想和干劲的女生。最初,对她们而言,考研这条路似乎很漫长又让人感到迷茫,但有彼此的帮助,互相照亮,这条充满挑战的路变得清晰明亮。如今,这三名女生即将同上一所大学、同进一个学院,继续在光电领域发光发热。她们知道,那段裹着毛毯的冬夜、白板上的光路图、被团成纸球的焦虑,已经成为她们继续前行的难忘记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