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建筑越来越多,上海已建设绿色生态城区37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正在全市推进,会“呼吸”的绿色建筑越来越多。记者从2025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获悉,上海已建设绿色生态城区37个。到“十五五”末,上海还将进一步提高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完成公共建筑碳排放监测面积累计达1.5亿平方米。
位于临港的滴水湖金融湾致力于成为国内首个低碳金融总部新高地,上海市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样板间。依托滴水湖和城市二环城市公园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资源,构建了“城市公园-轴线节点-组团花园”组成的三级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实现公共开放空间300米全覆盖。
位于滴水湖十二点钟方向的“荣耀之环”空中连廊是滴水湖金融湾的标志性建筑,直径153米,营造环绕式景观与文化体验空间。沿道路和河道的慢行通道,结合了片区内的建筑功能建设公共步行通道,串联起广场、绿地、庭院等公共空间。街区公共通道步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在这里,全面布局了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及健康建筑。新建建筑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新建建筑中超低能耗建筑的占比达到17%以上。
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数字谷,聚焦工业区转型、空间提质、资源能源利用、智慧城市建设、艺术文化平台等方面进行更新实践,区域内新建建筑全部实施绿色建筑标准,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打造全球顶级绿色生态卓越水岸。建成后的滨江绿道总长度超过1公里,目前公共空间已成为市民休闲体验的打卡地。
记者了解到,2024年上海最新创建的绿色生态城区共11个,除了以上两处,还包括静安区苏河湾片区、虹桥主城前湾地区、真如城市副中心、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崇明区陈家镇国际生态社区、上海科技影都(华阳湖中心城区)、前滩国际商务区、黄浦董家渡、张家浜楔形绿地A片区、北蔡楔形绿地(罗山路以西)B片区、嘉宝智慧湾城区、长兴岛兴海社区启动区等。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成功建设37个绿色生态城区,总用地规模约89.38平方公里。
论坛上发布的《上海绿色建筑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上海落实新建绿色建筑面积3883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比约69.2%。截至2024年底,上海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到4.22亿平方米,累计有124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共落实超低能耗项目203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122万平方米。同时推动落实41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市级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全方位优化提升与融合创新。
记者从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了解到,《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明晰了本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主体责任,形成了“强制+引导”的绿色建筑推进机制,为提升本市绿色建筑发展能级,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绿色转型也正在激活建筑市场活力,产业链不断完善。2024年促成相关技术交易7.8亿元。在绿色建筑技术转化方面,同济大学已孵化企业153家,吸引社会资金超68亿元。绿色金融的支持不局限于绿色建筑本身,还拓展到既有建筑节能环保改造、屋顶分布式光伏能源建设、集中式供热供暖中心建设。金融机构也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分布式光伏贷款、气候投融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
据悉,到“十五五”末,上海还将进一步提高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完成公共建筑碳排放监测面积累计达1.5亿平方米,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000万平方米,其中综合节能率15%及以上的公共建筑改造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同时,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全面执行75%节能率要求。并探索建立绿色金融实施途径,激发产业及市场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