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静安00后街区书记爱“望闻问切”,还擅长治未病
2025-07-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今年3月份,原本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平安办工作的00后公务员毛元琦被任命为彭浦新村街道“四个特别”街区党支部书记兼先锋实践(第一)综合网格工作站副站长。

新街区,新岗位,新服务对象,对这位年轻人来说,这个岗位既新鲜又充满了挑战。短短三个月来,他对200多家商铺进行了“望闻问切”,还总结出了一套街区治理独门秘诀。在他看来,街区治理需要学一学中医讲究的治未病。

街区书记扫街忙,服务前先和商户“混个脸熟”

街区党支部是近年来上海基层党建持续“上新”的又一亮点。彭浦新村共设有五个街区党支部,毛元琦所在的街区是今年刚成立的第五个街区党支部,其名称也颇为特别。“四个特别”分别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讲奉献”。

也许很多人不清楚街区书记具体是做什么的?毛元琦解释说,如果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负责的主要是围墙内的事务,主要是和居民打交道的话;街区党支部书记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和街区的“小个专”商铺打交道,负责围墙外的事务。但围墙内外并不割裂,经常需要联合巡检、召开周例会、协作处理问题等。

街区有边界,“四个特别”街区内的商铺是215家有具体数量,但毛元琦的工作却“没有边界”,工作量上不封顶。随着“多格合一”的推行,平时他需要通过扫街发现商户们的诉求,协助解决问题。

毛元琦走访的第一家商铺是一家水产店。当了解到毛书记是一名00后,商户宋兆红感慨了一句“好年轻呀”。这句话在后来的走访中也有点高频,“好年轻”的言下之意毋庸置疑。面对这位年轻的街区书记,有人表现友好,有人则有点淡漠。对此,毛元琦的态度是:不内耗。“对凭空出现的不速之客,有防备心是人之常情。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大部分商户在走访一段时间后,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尽管前一阵子骑助动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走路有些跛行,但他仍坚持每日的走访。

来到便民生活购物中心,店门口贴着写有街区书记联系方式的“联新卡”,店主李亮亮热情地招呼起了毛元琦,他告诉记者,“有段时间店里漏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求助短信发到了商户群里,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响应。毛书记非常热心,也很靠谱。”

就和扫地机器人不断校准地图一样,每次扫街后,毛元琦对街区商铺的情况又多了一分了解。来到毛元琦工作的第一网格工作站办公室,这里半面墙都贴满了街区商铺基本情况图谱。每家商铺的情况用磁吸贴进行了标记。比如经营时间长就贴上“长”字眼的磁吸,一个月会更新一下数据。

作为新上任的街区书记,起初毛元琦对扫街没具体概念,作为i人,他也有点担心和商户会尬聊。走访的次数多了,他逐渐摸索出一套心得:先和商户混个脸熟,走的次数多了,会培养信任感。如果他们本身有诉求,在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后,信任感又会再次加分。

合并同类项,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在最初扫街的过程中,毛元琦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问题,渐渐地,他发现有些问题具有共性。

彭五小区有一个位于二楼的平台漏水情况较为严重。每次漏水,商户都会求助物业紧急处理。毛元琦在考察现场后发现,该场所的二楼有一个延伸平台,属于“三不管”地带。树叶吹到二楼平台,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堵住排水管道,尤其到了夏天这一情况就会愈发严重。

可以说,让物业临时疏通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本着实现长效治理的想法,毛元琦计划邀请涉及该平台的多家商户和物业一起座谈。备受困扰的商户表示,愿意平摊费用,聘请物业定期疏通平台上的落叶,防患于未然。每家商户平摊的费用只需5-10元即可解决长期的烦恼,可谓皆大欢喜。

“有没有发现,很多事发展到了后期,不仅解决难度陡增,而且并不能从根部解决‘病症’。”在街区治理上,毛元琦借鉴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扫街后,他发现彭浦新村的商业存在这样的特性:大部分一楼是商铺,二楼是住户。由于雨污水没有实现分流,若一楼商铺从事餐饮,经常会发生管道堵塞的情况。近期,又有居民投诉楼下馄饨店使用猪油,导致管道堵塞,从而导致楼上返水。

“以前碰到这样的情况,都是物业来救急。但堵塞的情况很频繁,这么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毛元琦告诉记者,他和街道管理办、城运中心、城管、居民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和商户、居民沟通。最后形成了一个可行性方案,即加装分管,减轻排泄压力,之后结合雨污水分离工程,和商铺签订公约,明确疏通和维保责任。

在扫街过后,毛元琦会将小本本上的内容更新到电子表格里,里面对各类问题做了分类。本科在上大就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他希望将“做成一件事上升到做成一类事”。

毛元琦认为,大部分商户提的问题很集中,可以合并同类项,比如有很多是维护修缮类的。可以寻找这些问题的共性。如果无法当场解决的,可以将问题带到每个月召开的第一综合网格党建联席会议上,邀请网格辖区内的居民区书记、街区书记、提出问题的商铺代表、共建单位负责人等一起头脑风暴,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从走访调研商户,到激发他们参与街区治理的意愿

如果说,以前街区书记的主要工作是走访商户,协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话,现在凝聚商户,让他们也参与到街区治理成为了新的工作重点。此事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颇有难度。如何激发商户的街区治理意愿需要一个支点。一番苦思冥想,毛元琦打算用活动来凝聚商户。

在扫街时,他邀请商户代表入群,在四个微信群里定期发布活动信息和便民服务信息。

群里有个快递驿站的小哥,一直苦于找不到性价比较高的房源。小哥的预算只有1500元,但驿站附近的房租平均要2000元。得知小哥的苦恼后,毛元琦整合了各种资源,最终为对方物色到了1400元月租的房源,也因此让小哥“路转粉”。

还有一个人才公寓的租户,主动找到毛元琦,提出希望在中建幸福园区举办一场芳香疗愈活动,当天小毛书记加班到晚上八点多,协助这位租户走完活动举办的流程。不久,该租户再次上门求助,询问注册企业的步骤。毛元琦咨询了网格工作站营商条线的工作人员,为对方对接注册事宜。几番交道下来,这位小姐姐也果断地成为小毛书记的粉丝。

这几个月来,类似这样的粉丝越来越多。他们也乐于参与毛元琦组织的活动。比如,毛元琦在彭五居民区开展“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暨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经济和金融安全知识,为居民送上实用的风险防范“指南”。端午节前夕,他还向各家商铺赠送手工制作的香囊和门挂。“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商户们能感受到街区的活力。”

街区里有一名自行车店店主,在参与了几次活动后,主动提出愿意为沿街商铺提供志愿服务,免费维修自行车或轮椅。

因为走访深入,毛元琦也摸出了门道。“每天下午3点到4点是商户们一天中最空的时候。街区里很多商铺是夫妻老婆店,店内人手不多,在高峰时段他们不可能走出商铺参加活动。所以我选择错峰举办活动,起初是十几人参加,后来参与人数达到了30多人。”

毛元琦认为,当好街区书记,既要能像中医一样“望闻问切”,又要利他主义拉满,乐于为商户们解决问题。“这个岗位没有边界,需要让自己快速成长为通才。此外,作为00后,学习能力也较强,我会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辅助解决商户的难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