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地进行时|上海红色文化季buff叠满,当公众喜欢上用脚步丈量“光荣之城”
2025-07-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刘昕璐 施培琦/图(除署名外)

上海是一座被红色浸润的光荣之城,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为高质量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持续擦亮上海“红色文化”品牌,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5月至7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炎炎夏日,公众依然满怀热忱共赴红色之约。

手持“沪”照探寻精神对话

时下,用脚步丈量上海这座光荣之城,追寻根植于城市血脉的红色基因,正成为公众的新时尚。

作为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的特色活动,今年的“红色印记”寻访活动推出“一区一品”16区特色寻访路线,串联全市超过40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通过线下“集册”、线上“打卡”、红途“快闪”等新颖活动,为市民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留下属于自己的红色印记。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寻访活动推出了全新“玩法”,寻访手册也进行了更新升级。在40个寻访场馆开放场馆主题单页,每次前往场馆即可收集主题单页,凭3张不同主题单页可以限时兑换到红底烫金的2025版《光荣之城 红色“沪”照》。跟随寻访地图指引,探索光荣之城的红色宝藏,收集不同特色主题单页和场馆印章,再通过寻访最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纪念手册。这种很新的玩法圈粉了一大波青年。在社交平台上,话题讨论居高不下,许多网友还开心地晒出自己的“集册”战绩。

今年5月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24级学硕时静怡通过设在校内的“红途快闪”活动拿到精美的《光荣之城 红色“沪”照》和沪上“大先生”寻踪研学路线单页。

这张研学路线单页由师大师生团队设计,并以活页形式插入寻访手册。作为教育学的学生,时静怡当时就心怀惊喜地开启了“寻踪”之旅。循着研学页的指引,理论在眼前渐渐“活”了起来。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里,泛黄的手稿诉说着二位先生对师范教育倾注的心血;陈望道旧居里那盏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油灯,它所代表的“信仰之源”的火种依旧炽热。

这条研学路线,是一部行走的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与精神图谱,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宏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实践、黄炎培“敬业乐群”的教育思想,正具象化于一座座场馆之中,变得可感可触。“沪上‘大先生’寻踪路线,生动展现教育精神在时代洪流中的传承与演变,也凸显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时静怡说,这个暑假,她计划探访8个场馆,触摸城市的教育脉搏,读懂上海的精神底色,这不是简单的“打卡”,而会是一次深度的“精神对话”,这份“寻踪”,最终也定将照亮未来教育者的心路。

场馆服务升级解锁新体验

兴业路76号,这栋历史厚重的石库门小楼是独具魅力的红色地标。今年七一,正值建党104周年,全国各地的观众怀着崇敬与热忱,纷纷奔赴“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参观需求呈井喷式增长。除了在7月1日当天,延长开放时间并增设夜场,纪念馆还将按照重要节点增设配套相应教育活动,致力于为观众打造更为丰富多元的参观体验,助力上海市建设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为满足学生群体的参观需求,暑假期间,中共一大纪念馆将调整开放时间为9:00—17:00(16:30停止入场),博物馆周一闭馆的“惯例”也将被打破,实行周一正常开放制,从而方便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感悟党的精神。

在文物故事中触摸历史温度,在非遗手作中感受传统魅力。今年7~8月,中共一大纪念馆“进馆有益——青少年进馆体验项目今夏必修课主题系列活动”重磅登场,通过融合红色文化、文物故事与非遗体验,为6~18岁青少年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课堂,在初心之地打开有内涵的暑期成长之旅。

“从馆藏文物邓世昌藏书章背后的家国情怀,到宣誓日主题微电影,专业讲师将透过文物、故事,解析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焕发生机,让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感受中华文明的传承密码。”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而红色文化则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文化内涵,还能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承载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场所,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道。

在7月的必修工坊中,青少年可以跟着专业篆刻老师,以“仁”“义”二字为内容创作图章,在一刀一刻中感受汉字艺术魅力。8月,能体验非遗绒花制作,亲手打造蕴含礼仪文化的工艺品,从指尖技艺中理解“器以载道”的深刻寓意。

暑假里,位于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情景剧演绎、非遗手作、美育研学也已统统安排上,于沉浸式体验中,带领更多青少年重温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书本里的“四大”学出新花样。为深化场馆育人功能,丰富学生暑假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纪念馆还将通过角色代入与任务驱动,开展定时讲解、《广吉里》情景剧演绎等,彰显红色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对爱国精神的价值共鸣与情感传承。

受访者提供

“小红花”“小先生”“囡囡讲”“小荧星”青少年志愿团亦将把热情拉满,于暑假里分别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教育展示厅、左联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为观众开展定时讲解,用洪亮的声音,生动的语言,宣扬红色精神。7月18日、8月8日晚上,“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渐次开展,以点亮风扇书灯、巧制蚕丝古扇来丰富青少年文化体验。

着力培植共同的精神家园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统筹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研究阐释和保护利用工作,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题中应有之义。一年多来,上海制定“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全面提升计划,发布全国首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蓝皮书,着力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让红色文化浸润城市生活。

今年的“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为期3个月,全市各区、有关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参与,精心策划推出形式丰富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涵盖研究出版、展览展陈、文艺影视、社会宣教、思政研学、旅游文创、媒体传播七大板块。

其中,研究出版板块,依托一批研究机构,发布一批研究成果,推出一批红色主题出版物。举办一批高质量学术研讨会;展览展陈板块,围绕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五卅运动100周年等重要节点,推出一批主题展览;文艺影视板块,推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红色作品创作,开展“光荣之城”红色舞台作品展演,举办内容丰富的文艺党课活动。

社会宣教板块,打造一批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品牌,推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走深走实;思政研学板块,聚焦青少年群体,持续丰富红色文化内容供给,持续推动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沪上青少年的新风尚;旅游文创板块,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加大红色文创开发推介;媒体传播板块,拓展新媒体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推出更多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的融媒体产品。

这几天,“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主题巡展正亮相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文化长廊,邀请市民朋友们共同踏着先辈足迹,探索分散在各区的城市红色宝藏,解码人民城市的红色密码,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初心对话城市记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刘昕璐 施培琦/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