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坪超50℃,连日高温下“橙色战士”保障暑运
2025-07-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自出梅以来,上海的气温持续居高不下,7月6日一早,上海中心气象台又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日又将是一个高温日。持续高温天里,虹桥国际机场的机坪上,地面温度轻松就能超过50℃,而有一群“橙色战士”却冒着酷暑保障着航班顺利运行,他们就是行李装卸员。

  ◆  行李装卸也有了“数字化”助力  ◆  

在东航,装卸岗位身着橙色制服,同事们称他们为“橙色战士”,航班的进出港运行,都少不了他们的辛勤劳动。

“中午11点到下午2点是最热的时候,机坪能感觉到烫脚,每天回到家身上带着一层盐霜。”冯辉辉是东航虹桥装卸服务中心装卸分部班组长,在装卸岗位上已经干了15年,“今天我是早班,我们保障的第一个出港航班是7点25分的,我们6点10分就到飞机下了。”在东航地服部的虹桥装卸服务中心,一名装卸员的一轮工作要保障约10架次航班,每个航班包括“进港卸、出港装”,遇到航班不正常情况,就得坚守更长时间,“航班无论多晚,都必须等,都要保障好”。

中午12:58,FM9140太原-虹桥航班落地,比计划时间晚了10来分钟。这个航班正是冯辉辉和几名同事负责的,一些出港货物也在早些时候,被拉到了指定位置。冯辉辉介绍说,这架飞机的下一个航班出港货物比较多,已经有别的班组来支援了,“大家都在努力保证航班准点”。干了这么多年,判断装运所需的人力、时间,冯辉辉已经是行家里手。在东航地服部,装卸作业有“十六字方针”,其中就有一句“留有余地”,说的就是装卸员要瞄准航班准点,如果预判到装卸时间不够,要及时报告,以便安排支援力量。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执行FM9140航班的上航B737飞机准确滑入桥位,发动机关车,东航机务工程师们开始放置轮挡,一旁待命的冯辉辉和伙伴们也立即围上去,忙碌起来。打开货舱门前,装卸员们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小仪式”:指尖围着货舱门边缘,比划“一周”,眼睛随着指尖检查舱门边缘是否有异常,如果有问题就马上联系机务同事,这也是保证安全的一环。

确认货舱门安全后,冯辉辉先拿着手持设备,对着每个装货的平板车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现在无纸化方便多了,不用一张张查对、填写纸张,航班号、飞机号、货物在货舱的位置,‘扫一扫’就能马上确认,全部对上了再装机。”

记者了解到,如今东航装卸人员在作业中已经广泛应用了移动端软件,用以扫描、拍照确认、记录完成作业后的状态、第一时间上传数据等,做到了过程管控、精准管控。东航地服部虹桥装卸服务中心装卸分部区域经理邓少军感慨地说,现在的装卸员,没有手持设备就没法干活儿了,“数字化带来了进步”。虹桥装卸服务中心装卸分部班组长程希友也表示,单位的数字机坪逐步发展升级,功能越来越强,“我们装卸岗位主要使用了其中的‘数字装载’系统,还吸引了不少外单位来学习。”

  ◆  装行李“头朝上”卸行李“头朝下”  ◆  

纸张单据变成移动端软件,带来了业务上的省心,但暑期的机坪装卸,特别是保障波音737等窄体飞机,劳动强度仍然非常高。因为窄体客机的腹舱货物装卸用不了机械设备,要靠人力在腹舱里搬运。

烈日下,冯辉辉刚和伙伴们卸下了进港行李和货物,又立即开始装机出港货物。冯辉辉忙着把货物搬上飞机货舱,遇到又重又大的货物,除了双手用劲儿之外,还需要用膝盖助力才能完成。飞机腹舱空间狭小,装卸员戴着护具,常常是跪着或是半蹲着进行码放,汗水不停地从他们头上、身体里往外冒,橙色制服很快变得深一块、浅一块。

“我们搬运行李必须是‘装的时候(行李)头朝上、卸的时候头朝下’,同时不允许抱轮子等操作。”冯辉辉说,装卸时要轻拿轻放,这样能让行李的轮子等多个部分得到有效保护。13:37,后续出港航班FM9387虹桥-南宁的旅客开始登机,拉着旅客行李的拖车很快也到了机坪。等到最后一车行李装上飞机,腹舱里的装卸员们系牢操作完成之后,开始收尾工作。

冯辉辉站在平板车上,头伸进货舱门里,往货舱内部的上下左右看了几遍,对最后的环节进行确认、拍照、上传,一切妥当之后才关上货舱门。随后,和开舱门一样,监装岗位再次确认舱门情况。14:03,撤轮挡、飞机开始闪灯准备推出。“虽然到港晚了点,但还是准点出港了。”冯辉辉擦着汗说道。来不及休息一下,他立即又忙碌起来:“下一个航班还有30分钟进港了,我去准备下……”

数据显示,进入暑运以来,东航航班量、旅客运输量都处于高位。7月3日,东航执行航班超过3100班,承运旅客超过44.2万人次;7月4日,执行航班近3200班,为近期新高,承运旅客超过45.2万人次。暑运期间,东航根据旅客出行需求和市场客票预订趋势,对航班计划进行了有序编排,合计将执行客运航线1150余条,日均执行航班超3200班,同比增长5%。

在航班量、旅客运输量双双攀升的情况下,装卸员们的工作量也悄然增加。但在邓少军、冯辉辉和他们的伙伴看来,尽管高温天里户外作业劳动强度大,但能每天保障航班顺顺利利、旅客平平安安出行,就是在装卸这个岗位最自豪的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