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粪菌移植如何逆转“死亡腹泻”?专家:抗生素使用务必遵医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生星 赵笛
“刚因为重症肺炎从ICU捡回一条命,没想到又被叫啥‘艰难梭菌’的细菌感染了,一天要拉十几次,两个星期下来体重直接打对折。要不是上海十院的粪菌移植,我真的不敢想……”从一度瘦到52斤,到顺利增重20多斤,提到此前的治疗经历,来自新疆的鲁阿姨仍后怕不已。不久前,上海专家用一根鼻肠管注入“生命菌群”,通过粪菌移植逆转了一场“死亡腹泻”。
在此,专家提醒,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务必遵医嘱,医生在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时也要更精准。
今年春天,鲁阿姨因流感并发重症肺炎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在乌鲁木齐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中接受了两个星期的抗感染治疗,终于遏制了致病菌,肺部炎症逐渐消散。但万万没想到“才脱虎口又陷狼窝”,鲁阿姨突发剧烈腹痛、腹胀,同时伴有频繁的黏液脓血便,最厉害时一天腹泻十多次。
刚经受过流感病毒与呼吸道致病菌的双重打击,鲁阿姨本就十分虚弱,又遭遇严重腹泻,半个月不到体重就直接“腰斩”,仅剩52斤,整个人形销骨立,生命危在旦夕。了解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功能肠道外科在顽固性腹泻、便秘等治疗上颇具特色,儿子果断决定带着鲁阿姨跨越4000多公里,耗时三天两夜从乌鲁木齐赶到上海。
鲁阿姨虚弱的状况让见多了病患的医生都大吃一惊,为尽快明确诊断病因、尽快开展针对性治疗,陈启仪主任决定立即采用“粪便宏基因组检测”技术,直接撒开一张大“网”捕捉罪魁祸首。检测结果令整个医疗团队震惊:鲁阿姨肠道内一种称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细菌丰度极高,这种超级致病菌的丰度远超益生菌和共生菌,成为肠道内占比最高的菌属。这是功能肠道外科建制7年来第一次碰到“盗匪”比“老百姓”人数更多的肠道感染。这一发现揭示了病情危重的根源——很可能是治疗重症肺炎期间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严重失衡,肠道的卫士益生菌及共生菌空虚,艰难梭菌趁机疯狂增殖,从而引发了严重结肠炎和全身症状。
团队迅速制订了肠菌移植的治疗方案,即把取自健康供者的肠道菌群经专业医学处置后移植至患者体内,以重建健康的肠道微生态,使引发严重腹泻的艰难梭菌等有害菌受到遏制。
在充分术前准备后,鲁阿姨接受了肠道菌群移植术,健康供体的菌群通过纤细的鼻肠管注入肠道内,这一无痛无创的移植途径可在有效抑制艰难梭菌的同时补充有益菌,重塑肠道微生态平衡。治疗效果令人振奋,短短几天,患者腹痛、腹胀和脓血便症状就显著缓解,甚至能够下床行走,虽然只是小小几步,但让家人和医护人员都十分振奋。随后的复查检测进一步证实了治疗的成功:艰难梭菌丰度迅速降至最低水平,两种相关毒素检测均为阴性;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从“低水平”(2.39)提升至“稍低水平”(2.92);菌群平衡状态从“中度失衡”(B/E值0.2)恢复至“健康平衡”(B/E值2.5);有益菌的异常项从4项减少至1项;致病真菌从显著异常转为无异常。鲁阿姨的康复速度创下了医院同类病例中的最快纪录。
经过三个疗程共计2个月的巩固治疗,鲁阿姨腹泻停止,腹痛症状完全缓解,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增长了20多斤,不再是入院时的皮包骨,顺利出院后母子俩高高兴兴返回家乡。
“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严重腹泻,虽然公众鲜少耳闻,但却是院内感染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陈启仪表示,患者多有“高强度”的抗生素使用经历,毕竟抗生素在遏制致病菌时也使肠道内的有益菌受到抑制,同时整个肠道内所有微生物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也会失衡,如此便给艰难梭菌的“崛起”创造了机会。因此,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务必遵医嘱,医生在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时也要更精准,如果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出现肠炎与腹泻表现,须警惕这一疾病,如情况不佳要尽早寻求专业治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生星 赵笛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