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这些专业的高职生,就业为何这么“香”?
2025-07-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曾在国赛和市赛中屡获佳绩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智慧养老专业2024届毕业生徐静,几乎是一毕业就担任了管理岗,她如今已是上海市安亭社会福利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负责人、实训室负责人。因出色表现被举荐到老凤祥的曹静怡,同样在岗位上大放异彩,成为设计中心的新生代中坚力量。

有一批像徐静和曹静怡这样的高职毕业生,因为专业选择紧扣产业需求,实现了毕业即就业,他们所在的专业就业率高达90%以上,甚至达到了100%。学生何以实现如此高的就业率,秘诀可能就在这些专业上。

城建职院˙智慧养老专业

人才稀缺,养老机构现场预订

在日复一日的一线工作中,黄雪娟和院内老人逐渐熟络起来。

黄雪娟和徐静所就读的城建职院智慧养老专业是2019年开始招生的,是上海市开始招收养老专业的第一家公办院校。该专业负责人蔡晶晶回忆说,在这个日趋老龄化的时代,学校预见到了养老产业的人才稀缺,创新设置了这一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堂课就是戴上特制眼镜、穿戴设备,眼花、听力费劲、腰直不起来,体验一回老人的世界。专业开设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系统上呈现照顾老人的画面,学生在智慧设备上实操练习,精进专业技能。

黄雪娟是城建职院智慧健康养老专业2023届毕业生,2002年出生的她如今是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年龄较小的护理员。年纪虽轻,但她已获得养老护理员高级技师和陪诊师证书,还曾获得2023年长三角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市级荣誉。

老家在湖南的黄雪娟学的是智慧养老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缘于奶奶卧床的经历。毕业后,她和同学们无一例外地都进入了养老行业。

“一线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每当老人给我们正向反馈时,就觉得这份工作很有价值。”黄雪娟告诉记者,在岗时经常有几个老人同时呼叫她,刚入职前三个月,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她也曾迷茫过。但经过与院长的一次恳谈后,她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养老护理员。渐渐地,她和院内的老人熟络起来,大家亲切地喊她“娃娃”。

养老护理员的年龄一般偏大,像黄雪娟这样的00后的到来给福利院注入了新鲜血液。黄雪娟照料的一位92岁的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阿婆经常藏物品后找不到,怀疑别人偷了她的东西,阿婆还经常嚷着要回家。考虑到阿婆曾当过居委干部,她会让对方帮忙给其他老人发报纸,转移其回家的执念。还会在对方藏东西的时候拍照,便于对方回忆。

城建职院智慧健康养老专业的另一名优秀毕业生徐静是去年毕业的,经专业老师推荐进入上海市安亭社会福利院。此前,徐静在其他养老机构有过8个月丰富的实习经验,又获得2024年第六届长三角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殊荣。2个月的试用期一结束,她就被提拔为认知区负责人和实训室负责人。

认知区的护理员平均年龄40岁,起初这名00后专区负责人也怀疑自己是否能管理好比自己年长20多岁的护理员。每次,护理员求助说自己应对不了了,徐静都会到楼面上解决难题,渐渐地赢得了护理员的信服。

认知症专区的老人空间、时间感较差,经常会发生漫无目的地游走。“认知专区有11位老人,他们中大多思维比较混乱。可能上一秒在笑,下一秒就生气了。”刚开始,徐静也很崩溃,但经历过市赛和国赛历练的她最终扛住了压力。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徐静透露说,希望待认知专区能真正运转起来后,再到自理区、半自理区轮岗,积累更多管理经验。

养老专业属于紧缺专业,科班出身的学生基本能实现百分百就业。“我们和养老机构长期开展产教融合,这几年的就业率达到100%。每届学生数量不多,毕业生十分抢手,就业方向多为公办、民办福利院,高端养老院,康养小镇等。”蔡晶晶介绍说,去年毕业季,嘉定区民政局领导带着十几家养老机构到学院做宣讲,当场预订了十几名实习生。

工艺美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

学以致用,技能和首饰都要打磨到极致

师生一起参加技能比赛。

“定格过极光舞动,描绘过烟火绽放,收藏过春日里最温柔的微风,细致刻画过花草万物的生长……骨子里流淌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国风元素是我的灵感源泉。”老凤祥设计中心设计师曹静怡个人简介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浪漫。

曹静怡曾在工艺美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就读,毕业时她和很多同学都得到了赴老凤祥实习的机会,有的同学去制作部,有的去门店,擅长设计的她到了设计部实习,有幸和另一名同学留了下来。

短短几年内她成为设计中心的骨干,今年5月还和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起参加了直播。

“自己上学时学的技能就业后也可以很好地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了老凤祥后,公司也有很多学长,经常会一起探讨经验。”迄今,曹静怡还是很感激母校的栽培。“专业课很接地气,开设的设计课、制作课、鉴定课、营销课等贯穿行业全流程,这对我们日后就业助益颇多。比如我在做设计时会考虑后期制作和设计出来会否有人买单等问题。而非天马行空地只专注于设计。”

除了进老字号外,工艺美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还有不少学生进了首饰设计工作室一圆设计梦。2022年毕业后,祝裕欣进入周末铭锤珠宝担任技术总监。“相比到大公司,个人工作室会按客户的要求私人定制,能给自己更多机会。”

现在祝裕欣的大部分首饰设计都是和24K金相关,之所以选择黄金饰品设计,这与她在校时参加过的全国工业设计技能大赛分不开。那次是她第一次接触黄金饰品,为了参赛,她苦训半年,摘得银奖。

“我很享受专注地制作一件首饰,努力打磨到极致的感觉。在校时,首饰设计与工艺的老师会传授我们包括蜡雕、金工、镶嵌在内的各种技艺,他们可以一整天待在那里,静下心做首饰作品,这样的作风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祝裕欣认为,自己毕业那年恰好赶上风口,不少年轻人会拿家里不戴的老古董首饰,交给工作室重新熔化设计。她很庆幸自己能学以致用。

可以说,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工艺美院的老牌热门专业,已有20年的历史。该专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专业负责人张莉认为,该专业始终密切关注产业发展与人民生活需求,契合上海打造创意时尚之都的发展理念。这些年来,学院鼓励学生们参加国内外各类首饰设计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作为国家重点专业,该校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就业率多年来达到95%以上。张莉介绍说,不少学生被老凤祥等大企业录取,成为企业中坚力量。还有很多学生自主创业,开设珠宝首饰定制店、手工体验店等。

“同样是首饰专业,如果说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向是首饰艺术家与创作者的话,高职培养的则是行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专多能,既在某一项岗位技能中突出胜任,又能有把控首饰从设计到制作到销售的全流程的能力。可以说,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需要贴合岗位需求。比如说,这些年首饰设计这一行越来越需要既擅长设计、工艺,又擅长数字化技术、媒体运营等手段的复合型人才,以快速适应产业变化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张莉表示。

东海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供不应求,企业认可度很高

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陈斌是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通过校招,他顺利入职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产线装调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收入。

陈斌透露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无论是航空制造类企业,还是其他高端制造企业,都需要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早在2017年入学时,他就锁定了这个热门的工科专业。

三年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东海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产教融合做得特别到位。专业教师很多有企业一线从业经验,教学非常接地气,也让我们学起专业知识来不那么枯燥。”

“我们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吃香。该专业是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也是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上海市一流专业,在高职院校中该专业的排名数一数二。”东海学院机电学院院长杨萍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是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上海产业发展布局的六大重点产业之一。“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国企央企,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其全身有几十个自由度,安装维护都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

在杨萍看来,之所以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主要得益于持续不断的教学改革。该专业每届有300多名学生,每年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都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其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精良,机电技术中心有20个专业实训室,另有市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确保该专业70%的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教学。

此外,该校地处上海南部智能制造核心区域,学生到企业实习很便利。“不少用人单位反馈,东海学院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上手较快,一说就懂,企业认可度很高。今年是竞赛大年,有上海市‘星光计划’、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等大赛,机电专业学生成绩优异。前不久就有几家企业纷纷来打听今年哪些学生参加了大赛,哪些学生获奖,希望能先下手为强,优先录用。”杨萍介绍说。

杨萍告诉记者,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高职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亟需的是懂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一线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工位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将被产线级的技术技能取代,这就需要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杨萍透露说,为了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学院可谓下了苦功,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精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外,还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如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匠担任产业教授,搭建教学科研平台,集教学、科研、竞赛、学生创新创业于一体。

“如果说,原先我们追求的是如何提高就业率的话,那么,现在则是追求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杨萍认为,近年来,学院不仅仅是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我们期望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同时具备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而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市教委]

2024年对接上海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点数增加22个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少高职院校,哪些类型的专业相对更热门?在高职学生培养上,促进就业上有哪些可圈可点的举措?

据了解,本市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27所,其中公办17所,民办10所。高职学校数约占上海市高等学校总数的40%。

市教委职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本市27所高职院校共开设230个专业、605个专业点。从专业大类来看,主要集中于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理工类专业点规模和理工类在校生规模持续提升,支撑上海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点和招生规模明显提高,2024年对接上海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点数增加22个,在校生规模增加2600人。

为推动高职学生就业,市教委坚持高职院校“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紧紧围绕产业需求,推进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指导高职院校结合办学基础、办学特色,布局服务上海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家政、养老等紧缺民生行业的相关专业。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专业布局,建设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上海产业发展体系相匹配的产教融合型专业。

“这些年,我们积极打造产教融合新型载体,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职教处负责人介绍说,产教融合新型载体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功能,在推进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培训标准,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市教委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展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龙头行业企业+高水平学校+行业专家”三组长制,整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院校等多方资源,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民生行业,重构课程体系、打造优质课程,快速更新教材、强化实习实训,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配性,推动职业教育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

今年5月27日,上海高职高专就业工作联盟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上海高职高专院校2025年“百日冲刺”促就业专项行动暨第五届上海高职高专院校联合招聘会,全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上海高职高专就业工作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联盟还将持续优化就业工作举措,深化供需对接和就业育人,推动就业工作向更高质量、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方向迈进,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的就业服务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策划:高玲

编辑:高玲 孙思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