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的兴趣展》上海开展,看看有没有小红书上你点赞收藏的内容
2025-07-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你入坑过哪些兴趣爱好?有人将芒果核精心打理成芒狗,有人将感冒灵挂在包上当痛包,有人将吃剩的狗骨头盘出包浆,有人不让任何一根笔直的梦中情棍流落街头……这些收藏和爱好看似无用,却是一小部分人跃动生长的想象力。近日,小红书为期十天的首个《太好了!是没用的兴趣展》在淮海中路755商场4楼展陈,六个展区陈列50余种来自不同年轻人的兴趣作品。游客通过互动体验,沉浸式感受当代人独特的兴趣生态。

走进“万物皆可养”展区,粘在洗手池边的牙膏被赋予生命成为“牙膏宝宝”,食用后的芒果核被精心清洁、梳理和养护,然后画上表情包,摇身一变成为新型宠物“芒狗”,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一旁复刻微缩的办公场景中,年轻人们发展出独特的“桌宠文化”也纳入展陈内容。从多肉植物、派大星同款海星、无水绿植到用香蕉制作“不要蕉绿”创意摆件,用微小生命感装点日常工作,选择“命硬好养且无声”的小物件作为工作伴侣,成为了职场人群调节工作压力的新方式,也引发现场观众的好奇。

最令观众厉女士看不懂的是养牙膏,“以前只知道养绿植、养宠物这种有生命的,没有想到竟然有养牙膏的。”这成功调动了她的好奇心,她表示之后可能尝试此举,看看究竟会有什么变化。

而提及印象最为深刻的展品,她热情地向记者推荐了“我谷丰登”展区的两款痛包作品。看到感冒灵颗粒、藿香正气液、消炎药均被当作包包装饰,她直言:“虽然重,但是看着很止痛。”还有一款各种印有财神头像的吧唧让她发出自己也想有一款的感慨。截至目前,痛包的笔记数量已经超过了148万篇,这种“兴趣外露”的展示方式正在打破年龄与身份界限。

除了亲手创作和日常养护,年轻人对生活的观察图鉴也成为展陈的一部分。年轻人用创意视角重新解构日常——给路边的消防栓画表情包,将云朵形状编成图鉴,甚至为普通椅子和门开设专属账号记录它们的“人生故事”,让观众学会换个视角——用想象力观察周围的世界。

互动性最强的是盘品区。从手串拓展到玉米、吃剩的骨头、鼠标、肥皂、橘子、碱水面包球、电话圈发圈,当代年轻人将传统的“盘玩”文化进行创新演绎,前来观展的人不免“手痒”盘上几圈。

“囤门永存”展区内的充电头、包装纸袋、种子果实和落叶花朵标本、“梦中情棍”分享着上万人简单却上头的爱好,这种在忙碌生活中找回最简单快乐的途径也与现场参展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策展人姜北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截至7月13日,收集遴选的并不是头部博主的作品,而是一些粉丝并不多的博主,他们的行为引发一小部分年轻人效仿,成为小众群体内的流行趋势。举办活动的出发点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兴趣爱好并不全是大家以往所谓有用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是一些无用的行为方式。将年轻人在线上社区分享的行为方式和作品成果带到线下,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小众的生活方式和年轻人丰富多样的兴趣爱好,从而产生更多的交流和情感连接。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