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日之际,如何让航运知识“破圈”?
2025-07-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2025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年。7月9日,上海海事大学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暨《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新书发布会。

从船舶种类的基础概念,到业界关切的新科技对航运的影响,再到船为何被称为“她”,这些充满航海文化韵味的问题在上海海事大学主编的《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新书中,都能找到深入浅出的解答。

“全球化背景下,航运在促进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承担了全球80%以上和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量。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看似高冷的航运知识变得可亲可感’。”学校商船学院教授、船长白响恩说道。

上海海事大学组建80余位教师参与的编审团队,精心设计了200余个核心问题,覆盖船舶、港口、货物、船员、市场、服务、法规、安全、智能、绿色、文化等航运十大维度,旨在打造一本普及航运基础知识的科普读本,推动航运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这部凝结着多位编审团队成员心血的力作,以“问与答”的形式为公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航运世界的窗口。

白响恩说,“《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兼具‘教学利剑’和‘科普引擎’作用,传递出航运事业连接世界、服务民生的人文关怀,实现‘干货、故事与温度’并存。”

“初入学校时,学长们口中‘吃水’‘巴拿马型船’等专业名词让我一度困惑,甚至闹过把运输石油的‘油轮’误作载客‘邮轮’的笑话。”航海专业同学张婷钰表示,作为一名未来的航运从业者,《航运基础知识问与答》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向家人朋友普及航运知识、讲好中国航运故事,是航海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得有多个夜晚,我们为了某个概念的精准表述或一个问题的清晰解答,在线上讨论到凌晨。”该书统稿组成员,学校退休教授杨权斌动情地回忆道。“期待这本书能点燃更多青年学子对蔚蓝大海的向往,希望他们了解航运、热爱航运,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航海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向年轻人科普航运知识,该科普书籍还赠予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单位代表赠书,助力促进传播航运基础知识、弘扬优秀航运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