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一片孝心,藏在“找茬”里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演员陈龙这两天发了条短视频,说自己突击回父母家“检查”,看老人是不是又没舍得开空调。果然,正在厨房里烧饭的母亲热得满头大汗,家里空调一台没开。面对儿子的“咄咄逼人”,老人辩解称自己“在做事情不用开空调”,但看似有着父母的强硬,却明显“色厉内荏”,“战术性后退”的动作更是把心虚体现得淋漓尽致,让网友们不禁莞尔。
有趣有爱的一幕,让很多人都有共鸣,都说“这不就是我爸妈吗?”因为“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似乎已经成了很多老人给子女的印象。而“说了不听”让很多人都很苦恼,甚至会因为爱心引发家庭争执。
就像陈龙母亲那句吐槽“你就是来找茬的”,这当然是当下的代际差异。陈龙的父母是上海退休老人,有养老金,儿子作为知名演员,收入也不错,可以说物质条件并不匮乏。但视频中母亲汗流浃背却坚持不开空调的场景,正是他们老一辈人深入骨髓的节俭习惯。
从艰苦日子过来的父母,价值观就是如此,甚至很多该花的钱,也不愿意花。这是生活的理念,没有是非对错,但有更优选择。作为子女,如何平衡好父母的价值观和健康科学理念,是一门学问。
比如要先肯定他们的选择有合理的地方。空调能够让人舒适,但长期处在空调房里不换气,或者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导致“空调病”。他们得到肯定之后,心情舒畅,此时再去提出自己的建议,推进起来肯定要阻力小很多。
平时多在他们耳边吹吹风,让他们破除“享受是罪过”的心理障碍,就用他们在意的金钱来衡量。“省下三五块,看病三五百”,这个理论结合一些他们认识的别的老人生活中的实例,告诉他们过度节俭反而得不偿失。
陈龙在视频的最后说:“其实知道母亲是舍不得开空调,自己也不是一定要去改变她,看空调开没开只是借口,主要是去看父母过得好不好。”这句话是生活的真谛。其实,老人的很多生活习惯经过了这么多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轻易改变的,要有润物细无声的耐心,不要将关心变成教训。记得有一位科普类公众号博主,经常把一些涉及老人生活习惯的科普常识,标题做成老人常看的风格,并建议粉丝们“这样就可以转发到家庭群了”,正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
很多老人总是习惯了对自己抠门,对子女却很大方,我们的心疼,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表达关心的同时,也表达理解和尊重,老人的幸福感可能比吹到凉爽的空调更强烈。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