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不止于展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受访者/图
“梵高要是来了,都挤不进他自己的卧室。”这句在观众中流传的玩笑话,生动勾勒出浦东美术馆“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览的火爆景象——三楼展厅内,梵高名作《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和他的自画像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现场安保人员也巧妙“接梗”,引导人流:“拍好照片的往旁边走一走,不要在卧室睡着了!”
这些“勇闯”梵高“卧室”的人,不乏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观众。“为一个展览赴一座城”正成为文旅消费的新风尚。而这场艺术盛宴的溢出效应,已远超展厅本身,在更广阔的文旅消费画卷上泼墨挥彩:“票根联动”让展览观众得以免费探访世博文化公园的罗丹艺术中心;“文化夜游”点亮申城夏夜,七八月每逢周五、六、日,美术馆闭馆时间延至晚间十点;文创触角延伸至馆外,前滩公园巷的限时文创店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它已不单是一场艺术大展,更是上海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与文化魅力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我们越发清晰地看到,上海正将文旅商体展联动作为推动消费升级、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和文化魅力的重要举措,并为全国文旅市场提供了有益借鉴。
除了文旅商体展融合视角下的盛况,微观层面的个体消费现象同样耐人寻味。一些外地观众人未抵沪,心仪文创已通过官方线上商城“飞”入囊中,更有甚者,为抢购紧俏爆款,线上发起“代购”求助。顶着一头“炸毛”的梵高毛绒挂件、可旋转的冰箱贴、光影流转的透光书签、设计巧妙的多功能包袋……这些出自浦东美术馆青年设计师之手的文创产品,虽品类常见,却在材质、形态与巧思上焕然一新,引发热议。它们无声宣告:即便在“内卷”的文创赛道,创意依然是破局的利器。
无论是为一件文创产品跨越城市,还是沉浸于一场全方位的艺术体验,其背后是繁荣的文旅市场在汇聚、引导着公众的热情。将消费从艺术空间的独特氛围,有效延展至现实的城市空间,并牵引出一条绵长的消费链条,绝非易事。但眼前这些成功案例让人切实地感受到,文旅市场唯有永葆创意的源头活水,文化活动唯有深深扎根群众生活,方能持续点燃城市经济引擎,最终实现文化惠民的“人人可参与”。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