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讨论的议题,亲子家庭都很关心
2025-07-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昨天,万里无忧体验空间开展了一场科普讲座——《当代都市孩子的特性分析》,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甚至还有专门从义乌赶来的亲子家庭。作为全市首家开进社区的沉浸式心理学科普馆,这个空间自去年开放以来接待了近7万人,为何备受欢迎?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这个空间。

  ◇  有人专门从义乌赶来听心理讲座  ◇  

“义乌这类讲座活动不多。”浙江义乌的刘女士带着10岁儿子和6岁女儿特地来上海参加这次讲座。和他们一样,趁周末来听讲座的还有即将升至高三的学生盛嘉辉和他的妈妈。讲座上,盛嘉辉向嘉宾陈默老师提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怎么去和更年期的人沟通?自初中以来,他的青春期就遇上了妈妈的更年期。“她在我面前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他把这样的妈妈形容成一个“小学生”,希望妈妈日后能和自己心平气和地交流。今天参加讲座,他并不指望通过讲座就能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是希望从中学到一点新东西,进而运用到生活中。

采访时,盛嘉辉表现出超出其年龄的成熟。他也坦言,因为家庭氛围的问题,自己在初中时有过中度抑郁。陈默老师强调,当今都市小孩的心理特性表现之一在于信息量大、思考力强、道德判断水平高,这对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人要能跟上孩子的认知步伐,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至关重要。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端着手。万里无忧·心理健康互助大联盟(以下简称大联盟)的团队负责人金文娟表示。“一个是情绪宣泄,另一个就是学习了解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作为全市首家沉浸式心理学科普馆,普陀区与华东师大共建的万里无忧体验空间兼顾两者,开辟了解纷中心、科普展厅、大联盟工作室、华普心理学人才培训基地等功能区。万里街道社区平安办主任顾庆海告诉记者,万里无忧体验空间建成一年半以来,已接待近7万名参观者。一家社区为何如此受到市民欢迎?这得益于切实有用的科普知识展墙、常态化的主题活动和专业团队。街道积极整合9个职能部门、3个专业中心和多家社会力量的资源,全方位赋能提供科普和情绪疏导服务。

走进万里无忧体验空间,大厅的科普墙展示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类意识的“冰山”模型,也解释了心烦、焦虑时人类为何会对高热量食物着迷。万里无忧体验空间馆长苏华军介绍,他们会定期邀请华师大心理学教授在此举办主题讲座活动,也欢迎市民在这里组织举办与心理学相关的读书会。听完陈默老师的讲座后,刘女士和盛嘉辉两家人都表示有所收获。“很立体地认识到10后的心理状态,以后小孩写作业拖延不想学习,可以带他们去户外玩。”“以后可以把父母的话录下来给他们听。”

  ◇  化解“事结”更解开“心结”  ◇  

万里无忧体验空间定期举办科普主题的讲座、读书会,帮助包括家长和青少年在内的居民了解心理学知识,而免费预约的大联盟工作室可以供市民及时接受心理疏导。两者相辅相成,不仅扩大了体验空间的功能性,也延长了服务链条。

为了缓和与小孩的关系,盛妈妈一直在寻求外部帮助。除了参加学校针对家长的心理讲座,她还在线上报名了心理培训课程。此次来这里参加亲子科普活动进一步得知工作室的存在,她当场预约了心理疏导。

心理咨询工作室内有专门治疗失眠和调整呼吸的设备,以及心理沙盘,不过墙上的一面锦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印有“心灵医者,解忧万里”。金文娟介绍,这是由中环锦园一户居民送的。“当时他家里的妈妈心理压力大不愿意接触人,小孩将其带到这里来,经过3个月心理疏导之后,现在情况变得越来越好,也愿意出去旅游了。”

下沉至社区的万里无忧体验空间颇受居民欢迎,去年被评选为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为何要将这样一个心理空间设在社区?金文娟解释,在社区建立这样一个空间,有助于让大家正视心理问题,提高人们对心理问题的接受度。“从别人不知道有这个地方到知道这个地方,再到参与进来,科普馆永远为市民敞开大门,其意义和价值在于破除大家对心理问题的病理化理解,不将心理问题当作疾病,才能让更多人正视心理问题。”

如今,万里无忧体验空间不仅仅作为心理活动空间,也成为赋能社区工作的帮手。街道将心理服务融入日常的矛盾调解工作中。顾庆海认为,借助心理服务赋能社区治理,在化解“事结”的同时也解开“心结”,可以从思想源头上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更能推动多元群体携手共建安全韧性的无忧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万里街道利用心理学赋能社区工作实际更早。2021年起,万里街道率先将心理学应用于矛盾化解工作,并联合华师大等专业高校,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常驻服务。今年以来,万里街道已开展覆盖职场压力、青少年成长等领域的心理健康讲座60场,组织心理咨询师进驻社区、园区、校区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为企业白领、学生居民、新就业群体等3215人次解开心结、健康赋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