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全程主持欢迎阿拉伯国家青年,这一特别的上海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华理启幕
2025-07-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机器人也太酷了吧!”一台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仪式的主持人,有请发言代表,串场总结,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这吸引了很多阿拉伯国家青年的好奇和兴趣,他们不停地拍着,期待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

今天下午,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园来了一批阿拉伯国家青年,他们受到上海市政府奖学金支持,将于7月14日至8月1日参加上海国际暑期学校——阿拉伯国家青年智·行中国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暑期项目,项目以“智见中国科技创新•中阿同行美好未来”为主题,聚焦科技与人文领域融合,探索“科技+人文”跨学科教育模式,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帮助阿拉伯青年客观、立体地了解中国科技发展,感受“中国制造”的辉煌成就与力量,加深阿拉伯国家青年对中国的了解,培养能应对全球性问题、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人才,推动中阿青年交流。

暑期项目开学典礼上,这个引起阿拉伯国家青年浓厚兴趣的主持机器人,“出生”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对这些阿拉伯国家青年说:“这些机器人就像我的孩子。”他介绍,作为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年轻的企业,去年推出的A2型号,截至2025年1月已交付1000多台——这仅是其中一款,我们拥有全系列产品。“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可能超越人类想象。我们诚挚期待,更多青年才俊加入这个伟大的行业。”他还发出邀约,欢迎大家参观交流,甚至申请实习岗位,希望大家对机器人领域产生兴趣。

此次学员来自阿联酋、阿曼、埃及、科摩罗、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约旦、叙利亚等9个阿拉伯国家的33名学生,其中以高中生为主。来自阿联酋的Abdulaziz,今年17岁,他学习中文四年了,他有一个中文名字叫解谨睿。他很喜欢上海,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科技和具有未来思维的城市。

此次参加上海国际暑期学校项目,解谨睿十分期待,“在此过程中,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青年,可以互相促进交流和友谊,特别是加深阿拉伯青年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阿青年的国际理解和全球教育。我也特别渴望在这段时间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他告诉记者,期待未来可以来中国读大学,在他看来,中文的汉字很难写,但是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幅画一样美。这种魔力吸引他想要学好汉语。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介绍,此次国际暑期学校项目依托专业学院优质学科与产学研融合平台优势,集结信息科学、人文历史与国际胜任力等学科优质师资为项目运行提供保障。届时,将以“创新讲座+科技参访+体验实践+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发展、经济与管理等学科前沿讲座,结合科技人文参访实践与主题研讨,帮助阿拉伯青年探索科技发展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提出携手构建更高水平中阿命运共同体。上海特别重视发展与阿拉伯国家教育界的友好交流。支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中心建设,鼓励华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与阿拉伯国家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深入合作。今年,上海市教委组团26个高校前往阿联酋和巴林开展留学展,吸引更多阿拉伯国家青年来沪留学。

“近年来,我们深耕细作,积极支持和推动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开展新时代暑期学校项目,全面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成为上海教育对外开放新的亮点。当前,我们正在教育强国背景下,积极贯彻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本市教育对外开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处处长周勤健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