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正畸火爆!准大学生想整成明星牙?专家提醒避开这些误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7月,申城骄阳似火,各大医疗机构的口腔正畸科里,金属托槽的反光、隐形牙套的透明弧线与候诊区的轻声问询交织,一年一度的“暑期正畸热”正酣。
“3岁孩子要不要戴牙套?”“我能整成明星同款牙齿吗?”热潮背后,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愈发集中。在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夏伦果主任医师表示,牙齿矫正不是“美容快餐”,更不是“越早越好”“越像明星越好”,避开认知误区,才能让健康与美观真正同行。
※ “要给3岁孩子戴牙套吗?” ※
上周四上午的九院口腔正畸科,候诊区坐满了家长和孩子。3岁的小霞张开嘴配合检查,妈妈说:“幼儿园体检发现有点地包天,趁暑假赶紧来看看。”一旁,90后妈妈王女士同样为3岁儿子军军牙齿着急:“网上说正牙越早越好,他刚长的牙有点歪,早点戴上牙套,长大了会不会更整齐?”
一上午,夏伦果接诊了40多位患者。他坦言:“从暑假开始,平均每天接诊的患者多达八九十个。其中,像王女士这样焦虑的家长并不少。但3-5岁儿童正畸的核心是‘健康管理’,而非盲目戴牙套。”
据介绍,欧美国家通行3-5岁儿童年度常规口腔检查制度,重点排查地包天等发育问题。随着近年来上海因学校体检普及,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健康也愈发重视。“但牙不齐不等于必须矫正,这个阶段干预的是‘疾病’而非‘美观’。”夏伦果强调,如严重反颌(地包天)会限制上颌骨发育,导致面型异常,那么尽早使用矫治器可引导颌骨正常发育,避免成年后发展成骨性畸形,最终需要手术解决。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牙齿稍有不齐就焦虑,事实上有些孩子牙齿处于‘丑小鸭期’(如门牙轻度扭转、轻度深覆合等),这只是暂时性的,随颌骨发育多可自行调整。”夏伦果表示,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建立口腔健康习惯,如早晚刷牙、破除影响颌骨发育的不良习惯、定期口腔检查,而非盲目戴矫治器。到底要不要尽早干预,需要专业医生进行鉴别。
不同年龄段的矫正时机如何把握?夏伦果给出“时间指南”:6-8岁是不良习惯矫正“窗口期”,80%的错颌畸形与吮指、咬唇、口呼吸相关,需要使用各类功能矫治器进行纠正;12-14岁是颌骨生长矫形治疗和牙齿矫正“黄金期”,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颌骨仍有很大的生长空间,部分骨性畸形可通过生长改良技术避免正颌手术。而12-18岁青少年是正畸科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牙齿替换完成,牙移动骨改建速度较快,相比成人可减少治疗周期。
※ “我能整成明星牙吗?” ※
事实上,火热的暑期正畸门诊中,大学生以及准大学生们同样成为了主力群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牙齿矫正视为改善形象与健康的“投资”。不少学生利用假期完成初期适应,开学后即可轻松融入校园生活。
正在排队候诊的大学生秦琴(化名)之前刚完成矫正牙齿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次是来医院佩戴定制的隐形矫正器。“利用大学期间完成牙齿矫正,可以为自己的形象加分,让自己更加自信,这对以后的就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秦琴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矫正器,她觉得隐形矫正器更美观、舒适,也更方便。隐形矫正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戴在牙齿上几乎看不出来,不会像传统托槽那样影响外观,对在意形象的大学生来说很友好。另外,隐形矫正器可以自行摘戴,吃饭、刷牙时取下来,清洁牙齿更方便,也不影响正常饮食。
不过,来“正牙”的大学生中,也有人“期待值”特别高。“医生,我想整成和明星一样的牙齿,笑起来特别好看。”刚高考完的林校(化名)拿着手机里的明星照片走进诊室,照片中明星的微笑弧线和整齐牙齿让她十分向往。类似的场景在暑期正畸门诊时有出现,不少年轻人带着明星海报、影视剧截图前来,希望复刻同款笑容。
对此,夏伦果指出,“同款牙齿”的追求存在明显认知偏差。“每个人的颌骨形态、牙齿大小、面型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穿衣服要合身,正畸方案必须基于个人基础设计。”他解释道,面部美学讲究协调统一,牙齿的排列需与颧骨、下颌线等面部轮廓相匹配,盲目套用明星模板反而可能破坏面部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明星的完美笑容往往是多重‘buff’叠加的结果。”夏伦果表示,除了基础正畸,不少明星还会结合牙贴面等技术调整牙齿形态及色泽,甚至通过微整形优化面部肌肉走向,单纯依靠正畸很难复刻这种“组合效果”。
“牙齿的首要功能是咀嚼,美观需建立在健康基础上。”夏伦果说,在正畸理念中,“健康美学”才是核心。在九院,正畸科医生会通过数字化建模,结合患者的咬合功能、面部比例定制方案,让牙齿排列既符合生理功能需求,又能展现自然协调的美感。正畸是一场“持久战”,需兼顾健康、功能与美观,切忌盲目追求“明星同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笑容名片”。
专家提醒 理性看待正畸
到底需不需要正牙?如何选择正确方式?“正牙必须因人而异,它本质是医疗行为,需兼顾健康、功能与美观。”夏伦果强调说。
他建议,牙齿矫正需专业医生结合影像学检查、模型分析制定方案,应选择设有正畸专科的公立医院或专业口腔机构,避免无资质美容机构。规范初诊包括口腔检查、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拍摄,必要时做CT及颞下颌关节MRI,全面评估牙齿、骨骼、颞下颌关节状况。医生会初步判断是否需要干预、何时干预,而非当天确定最终方案。
此外,需做好长期配合的心理准备:正畸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生方案,也取决于患者配合。固定矫正要避免咬硬物、保持口腔卫生;隐形矫正需每天佩戴20小时以上;青少年患者需要家长监督。“冲动消费往往导致半途而废。”夏伦果表示。
随着国家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推进,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牙齿矫正不仅为美观,更是为了口腔功能与全身健康:整齐的牙齿便于清洁,降低龋齿、牙周病风险;正常的咬合提高咀嚼效率,促进营养吸收;健康的口腔状态能增强自信心,改善社交质量。在口腔专家们看来,正畸门诊的火爆,正是反映了口腔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但是,正畸不是简单排齐牙齿,每一步操作都有严谨规范。在九院口腔正畸科,接诊时医生会先通过口腔检查、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等全面评估,必要时加做CT排查多生/埋伏牙、骨骼异常等隐患,拒绝“仅凭肉眼判断方案”。制定计划阶段,需结合患者牙列数据、面型特征及咬合功能,用数字化模型模拟治疗效果,明确告知预期目标与潜在风险,获患者知情同意后再启动治疗。每次复诊均记录牙齿移动进度,及时调整方案。对于青少年患者,还会同步关注颌骨生长发育,避免过度矫正。目前,为应对暑期高峰,上海九院已开设周六全天门诊,初诊患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提前预约。
>>> tips
避开这些认知误区——
暑期正畸火爆,针对家长们的各种疑问,九院口腔正畸科夏伦果主任医师一一给予解答。
误区一:硅胶类训练器可替代专业矫治器?
电商平台热销的硅胶类“矫正器”让不少家长趋之若鹜,认为可在家自行矫正。
中华口腔医学会2024年团体标准明确指出,硅胶类产品仅能辅助改善口腔肌肉功能,不能作为治疗性矫治器。临床已发现多例悲剧:自行使用导致牙齿看似排齐,实则挤占恒牙萌出空间,造成埋伏牙、牙根吸收等不可逆损伤。
误区二:矫正必须拔掉健康牙齿?
“拔牙会导致牙齿松动”是家长常见顾虑。正规正畸拔牙是为获得足够空间排齐牙齿、内收前突,牙齿在新位置会通过骨改建重新稳固。相反,牙齿不齐导致清洁困难,反而易引发牙周炎,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临床显示,拔牙并不会导致其他牙齿松动。
误区三:年龄大了就不能矫正?
错误!只要牙周健康,即使50-60岁仍可进行。九院口腔正畸科针对中老年患者开设了牙周正畸专科门诊,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个性化牙齿移动设计,尽量避免大范围牙齿移动,如关闭门牙缝隙、调整咬合关系,既能改善美观,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目前,越来越多职场人士也开始通过正畸改善口腔健康与形象,“变美”需求不再局限于青少年群体。
临床数据显示,45岁以上患者矫正成功率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在临床上,中老年患者多采用个性化方案设计,而通过选择隐形矫正,可兼顾社交需求与治疗效果。
误区四:矫正越快越好
“能不能半年内完成矫正?”这是暑期门诊中学生常问的问题。但牙齿移动有生理极限,过快矫正会导致牙根吸收、牙周损伤。矫正周期通常需要1.5-2.5年,年龄越大周期越长。
“正畸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健康、稳定、功能良好的咬合关系,”夏伦果强调,“在暑期矫正热潮中,家长和患者更应保持理性,既不延误必要的干预时机,也不盲目追求过度矫正,让牙齿矫正真正服务于长期口腔健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