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医师生重走白求恩之路,把大思政课搬到青砖瓦院乡村田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李学澄
作为上海市“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内涵形式。今年暑假,学校进一步以白求恩精神铸魂引领新时代医者价值使命,打造“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的大思政课品牌活动,把思政课堂从城市校园搬到乡村田野,引导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青砖瓦院内筑牢信仰之基,感应时代脉搏。
聆听事迹启迪初心,思想溯源信仰铸魂
暑假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带领医学院及13家附属医院相关院领导、博士生导师和他们的博士生,以及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和陆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特邀专家等共四十余人赴河北保定唐县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暨“带着博导去下乡”医疗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专家团一行抵达河北,随即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保定市唐县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前,杨振斌书记亲自担任导学,他结合自身对白求恩精神的深刻理解,简要回顾了白求恩同志和柯棣华同志的感人事迹,并引导师生对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弘扬白求恩精神进行进一步思考。
师生们透过当年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文字,系统了解了白求恩和柯棣华大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所深深感染,为即将开始的“重走白求恩之路”的理论学习和田野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间,“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的大思政课理论研学部分“白求恩精神与当代医者使命”大思政课研讨会暨“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启动仪式在唐县人民医院大礼堂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指出,本次“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的大思政课,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师生们能够用身心丈量和感受祖国大地,深刻领悟作为未来健康守护者所肩负的初心使命,在行走和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深沉的家国情怀,将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历史寻根精神洗礼,情景教学誓言声声
在完成理论研学之后,师生专家团一行踏上了沉浸式的“行走思政课”之旅,在历史现场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
师生专家团一行跟随白求恩大夫的足迹,重走白求恩大夫在唐县救死扶伤、办学育人之路,思政课从室内搬到了田野,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野思政课让师生重温那段燃情岁月。
在唐县深山中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这里曾经是白求恩大夫和其他革命先辈共同战斗过的地方。这个青砖灰瓦的小院里,师生团像当年的八路军战士一样,围坐一起。
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曲新华带着他的学生屈明宇博士讲述了在这个旧址中发现的一本《内科学手册》是如何把唐县和上海,把过去和历史联系在了一起,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医学院办学使命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交大校训,以及医学院精神品格,把白求恩精神和交大精神、交医精神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接,并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年轻医生对于未来如何履行医者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和思考。
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病区主任王俊青和他的学生张亦凡博士以“我眼中交医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的交融”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大医精诚、大爱无私的医学家和科学家精神,以及胡伟国书记带领下驰援武汉的感人故事。他表示,今后要继续弘扬白求恩精神,以医者仁心服务病患,用精益求精的医术守护人民健康。
两场分享引起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师生专家团一行还来到牛眼沟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旧址开展现场教学,一起回望那段烽火岁月,礼赞白求恩精神。全体博士生重温医学生誓言。誓词铿锵、目光如炬,表达了交医学子始终坚守医学初心与使命、矢志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实际行动。师生专家团在唐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当地群众超过500人次,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温暖的关怀送到了老区人民身边。
为期三天的“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暨“带着博导去下乡”医疗帮扶社会实践活动由交大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思政与人文教育教研部联合团委共同举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李学澄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