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机甲对抗赛、探索智能图书馆、足球小将杯研学活动开班……沪青滇渝晋共筑友谊之桥
2025-07-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冷梅 通讯员 直直 胡潇澜

近日,在上海开营的“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活动中,来自云南、重庆、山西等中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和革命老区七校的86名准初三学生和14名青年骨干教师,走进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上海市第八中学和中华职业学校,体验一天黄浦学生的生活。

此外,7月17日,“沪上梅朵—玛多少年探上海”之足球小将杯研学活动开班仪式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沪青两地53名师生共同参加了开班仪式。

丰富体验活动让滇渝晋学生收获满满

为了让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三中学和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中学的同学们有更好的体验,卢湾高级中学准备了多门重量级特色课程。在这里,同学们第一次接触了AI钢琴,第一次与“上春晚”机器狗握手,体验紧张刺激的机甲对抗赛,探索智能图书馆的便捷,亲身感受“非遗”手工的独特韵味,并走进“金融数学”的智慧迷宫探寻经济密钥。

这些“第一次”接触的背后,是卢湾高级中学“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的办学理念,校长何莉说,“我们会第一时间把前沿科技带回学校让学生们进行体验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派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做一些前沿的科技课题,大家可以一起参加比赛,有所收获”。值得一提的是,在黄浦区合作交流办的牵线协调下,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与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已缔结16年友谊,这次体验活动,又进一步打开了结对共建的新思路。

在拥有164年悠久历史的上海市第八中学,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教师戚黎豪带领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和山西省高平市石末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在校史馆中探寻往昔。随后,同学们在化学实验室亲手尝试“蓝晒实验”,揭开幕后奥秘;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击剑”的格斗魅力并接受“科学健身”的专业指导;更通过虚拟直升机、游轮驾驶以及VR互动,驰骋于科技创新的前沿。从理想信念熏陶、科学实验探索、体育专项锻炼到科技创新实践,同学们全方位、沉浸式地领略了上海市第八中学独具魅力的八门特色课程。

“原来课本之外的东西这么有趣,我在家乡从来没有上过这样有意思的课。”在有着107年历史的中华职业学校,体验了“数字虚拟人VR动画和动作捕捉”课程后,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王瑞收获满满,兴奋地讲着“希望能把这些VR体验带回家给小伙伴看看”。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和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的同学们,在黄炎培校史馆触摸职教发展的时代脉搏,于“城市之心”的演变故事中读懂脚下土地的厚重历史。随后,孩子们体验了智能穿戴设备的交互,制作非遗旗袍盘扣,并第一次喝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咖啡,吃到了亲手制作的香蕉蛋糕。

中华职业学校副校长施晓燕作为中组部首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曾在澜沧支教18个月,得知澜沧的孩子们来了,她非常高兴,一眼就认出“这个孩子是佤族的,那个孩子是拉祜族的”。

在沪滇29年,沪渝33年的支援协作中,交流合作、优质资源共享是沪滇、沪渝教育协作的重要方式。在组团式教育援滇出发之际,将云南、重庆的学生请进来,折射出的是黄浦区教育帮扶工作不断深化的内涵化与长效化探索。教育帮扶,早已超越了单向输入。它一方面“走进去”,倾力打造“带不走的队伍”,为当地提供全方位支持;另一方面“请出来”,精心培育“带得走的种子”,让孩子们在上海黄浦的沃土中,拓宽视野,点燃梦想。

双向奔赴,教育基因的重组与升华

“你看,这是我们新建成的‘申澜创智楼’,其实因为有上海对口的帮扶,我们的条件真的比你们想象中好太多了。”活动中,澜沧一中教师于宗杰自豪地展示着照片。该项目是2024年由上海市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的“组团式”教育帮扶综合提升项目,集信息化录播教学、理化史地数字化教学、数“智”赋能图书馆、心理咨询培训于一体,打造的立体化学习成长空间。

澜沧一中2022年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校,是首批由黄浦区教师团队对口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学校。黄浦区选派敬业中学副校长吕宁带队驻校帮扶,引入上海“导学案+二次备课”模式。吕宁带领团队结合澜沧文化特色进行本土化重构,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并与上海敬业中学、市南中学深度结对,创新实施“1+1+X”导师制,重点培养了40名骨干教师,学校高考本科率三年提升217%,成功实现了从“靶向课堂”到“文化内生”的蜕变。

学校明明在重庆,却叫“万州上海中学”,万州上海中学与上海也有着很深的渊源。该校的前身是1945年创办的“四川省万县市第五中学”。1998年,学校搬迁后更名为“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新校区的建设伊始,便得到了上海市的对口支援,建成的首栋教学楼由上海援建,并被命名为“上海楼”。历经二十余载携手不懈努力,学校实现了从昔日的“薄弱学校”到“市级重点名校”的跨越式提升。

帮扶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双向成长。当澜沧教师将上海教案巧妙“绣”进拉祜族纹样,当万州少年在校园耕读园里种下希望的柑橘苗,当卢湾高中的课堂引入三峡移民的真实案例——黄浦与澜沧、万州的教育协作,早已超越了资源的单向流动,升华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度交融与基因重组。

短暂的“做一天黄浦学生”,实则是一场浓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区域共荣的微观实践。黄浦区在教育帮扶中探索的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澜沧一中的课堂上,王瑞的同学们也能亲身感受到前沿科技的魅力,梦想的种子将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足球小将杯”研学活动开班

7月17日,“沪上梅朵—玛多少年探上海”之足球小将杯研学活动开班仪式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沪青两地53名师生共同参加了开班仪式。此次研学活动以足球运动为核心,精心设计了专业训练、友谊比赛、体育文化交流等内容,旨在为玛多少年提供全方位的成长体验。行程巧妙融合了世界乒乓球博物馆VR互动、冰壶体验等多元体育元素,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电力设施和科技场馆等多项参观活动,强健体魄的同时磨砺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现技能提升与文化熏陶的完美结合。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民族团结,助力青海玛多县教育事业发展,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携手市区供电公司、黄浦区体育局,组织开展本次为期7天的研学活动。

此次活动组织了22名黄浦学生与玛多少年结对交流,期望两地青少年珍惜机会,以体育为纽带,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篇章,让沪青情谊如黄浦江般奔流不息。

开班仪式启动后,玛多县青少年学生将开启为期7天的上海研学活动。7天行程中,丰富活动也将逐一展开:走进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在“常青之基”“铸就辉煌”等展区追溯乒乓运动发展史,通过VR互动、3D影院感受运动科技魅力;探访上海博物馆东馆,在青铜馆、书法馆等20个展厅中,触摸中国古代艺术脉络,体验海派与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驻足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红色历史遗址中感悟初心,传承革命精神;前往崇明根宝足球基地,在这片“足球明星的摇篮”接受专业指导,与上海伙伴切磋球技;漫步崇明岛,探访“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感受生态与科技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参与体育冠军讲堂,聆听足球明星张琳芃的成长分享,在“梦想足球”签名仪式中汲取拼搏力量;走进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在这座全公益校外教育基地中探索科技奥秘,体验创新实践;前往黄浦区体质监测中心,通过血氧饱和度、心肺负荷等指标检测,守护健康,为地域疾病预防提供科学参考。

玛多县学生代表元旦措毛分享了初到上海的新奇感受,形容此次研学如同一场“时空穿越”,让她直观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感受时代心跳。她期待在绿茵场上与上海伙伴踢出精彩,并立志将上海的见闻带回玛多,架起连接草原与城市的友谊桥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冷梅 通讯员 直直 胡潇澜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