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让优质空间成为聚合优质内容的强大磁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在《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沪九条”)的积极推动下,上海正不断涌现专为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打造的优质空间。7月17日晚,黄浦区“外滩FTC”揭牌运营,吸引一众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来“打卡”,表示将在此地安营扎寨。同日,杨浦“V聚场”也敞开大门,迎来首批入驻大V。
或许有人会问,优质空间和优质内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案很明确:好的空间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能将那些原本“野生”的创作者汇聚起来,彼此交流、相互启发,从而产生奇妙的融合效应,碰撞出更多的好点子、好创意,进而催生出更多优质内容。
这一现象其实早有学者揭示过。上个世纪,面对科学和人文领域杰出人物层出不穷的盛况,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就提出了“天才为何成群地来”的命题。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优质空间”是公认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社会为各种人群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又将才华横溢的个体聚集到同一个空间,让他们碰撞出思想火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维也纳咖啡馆就是这样的空间。物理学家薛定谔、逻辑学家哥德尔、经济学家熊彼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文学家茨威格……来自不同领域的“最强大脑”在维也纳的咖啡馆里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回过头又推动了各自领域的发展。
回到上海,外滩FTC和V聚场有共享工位、路演中心、直播室、专业影棚、特效制作中心等设施,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栖息地。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一个直播博主和一位短剧编剧擦肩而过,一个科技测评达人和一位美食探店师共进午餐,这种高频互动产生的化学反应,将激发出更多优质内容,提升创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栖息地的聚集效应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创作者加入,使创作生态圈像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美籍博主“保保熊”就说:“我很期待在外滩FTC创作,相信会激荡更多的灵感,也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这正是“沪九条”正向效应的体现。近日发布的“沪九条”旨在通过集聚区建设,将上海的内容产业从分散状态转向集群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形成规模效应。可以预见,外滩FTC、杨浦V聚场这样的优质空间将成群地来,相应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也将成群涌现。上海打造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高地的雄心,正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步化为现实。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李宇婷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