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让每一份热爱生根发芽
青年报记者 唐骋华/文 受访者/图
上海被人唤作“魔都”,这个“魔”字,可以理解为魔力。它并非虚幻的魔法,而是这座城市内生的、蓬勃的、包容万象的生命力。它藏于街头巷尾,见于平凡日常,让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坐标,让每一份热爱都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从松江大学城的改建球场到高校赛事的声声喝彩,年轻人热衷的匹克球以“拿着大号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打网球”的姿态,成为蓬勃生长的新潮流。没有追逐花哨的运动噱头,不沉迷社交点赞,只靠球与球拍碰撞的清脆声响、真实互动的快乐氛围,年轻人就让这项小众运动在街头巷尾活了起来。
有人说这群年轻人像给城市注入活力的魔法师,用跳跃的身影打破夏日的沉闷。而这魔法的施展,离不开上海慷慨提供的舞台——一个能将运动爱好无缝融入生活,并为之增色添彩的广阔天地。
目光转向城市另一隅,宁大侠在玻璃上勾勒日常的美好,驮着小女孩奔跑的大白兔、搞怪的蒙面精灵、可爱的花花草草……带着天真气的作品总能让人心头一暖。
其实,从事玻璃艺术宁大侠属于半路出家,上海却没有因为她是“野生”创作者就关上大门。魔都给予所有有梦想的人挥洒空间,让她的作品从客厅走进艺术空间,走入喜爱者的视野。那些清透玻璃上闪烁的,不仅是童趣,更是一座超大城市对不同人生路径的真诚接纳与无声鼓励。
这份接纳与鼓励,早已深植于城市基因。也难怪上海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发源地。一百多年前,科幻文学的先行者就喜欢将故事发生地放在上海,看中的,便是海派文化的包容性。从晚清时凡尔纳作品传入,到如今一年上千亿规模的科幻产业,上海始终是中国科幻绕不开的重镇。巴金先生说“科学的想象永远是宝贵的”,这座城市就真的给想象力提供了生长土壤。
魔都的魔力,究其根本,正是源自这内生的“参差多态”。漫步申城,真正的精彩往往不在摩天大楼的顶端,而在于寻常巷陌间流淌的热爱。球场上挥洒的汗水传递着快乐,玻璃上定格的光影诉说着“小确幸”,仰望星空的目光描绘着未来图景……正是这无数看似微小的个体存在与执着热爱,汇聚成魔都生生不息的魔力源泉。在这里,每一种生活方式都能找到尊重,每一种梦想都能获得生长的可能。魔都的魔力,就是让每一个“你”都能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并在这片土地上,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灯。
青年报记者 唐骋华/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