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12083元,许愿池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5-07-21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近日,一位2岁孩子被确诊恶性横纹肌肉瘤,孩子母亲被高昂的治疗费掏空了“家底”,无奈之下致电动物园,想退回为孩子办的年卡,虽然年卡费只有200元,但“现在每一分钱都要用在治疗上”。这位母亲的诉求得到了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充满爱心的回应,动物园方面不仅向女孩捐助了5万元,还掏空了园内许愿池里许愿币,总共12083元,一并捐给了孩子。

让许愿池里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动物园的善举引发广大网友的点赞。硬币作为人们许愿的媒介,当它入水的那一刻,或许就失去了其实用价值。如今将闲置的许愿币转化为医疗资金,既解决了硬币的浪费问题,又帮助了患者家庭,契合了“物尽其用”的公益逻辑。被掏空的许愿池水位下降了,但其赋予的价值水位却上升了。

有网友致敬动物园,“你让我知道了许愿池里许愿币的正确打开方式”。许愿池里的许愿币如何处理,让许多景区陷入两难,若置之不理,不仅浪费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组织打捞,又可能面临公众信任的问题。湖北某一景区就曾发生过偷盗许愿币的案件,嫌犯给出的“歪理”正是“扔在那里也是浪费”。这一次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就给出了一个优质的解决方案,告别冰冷水池的每一枚硬币,都被赋予了新的温度,并在大众间形成了“以小善举解决大困难”的情感共鸣。这些天,慕名前往动物园许愿池投币的游客正在增加,许愿池是否“灵验”,不在于池中的硬币有多少,而在于爱心的纽带牵动着更多人。

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善举,或许能形成新型的公益风尚。很多景点都在积极探索“文旅+”的创新,“12083”的案例值得思考和借鉴,将文旅与公益有机地结合,并形成一定的机制,引导公众对困难群体的关注,推动更多人参与公益。这样不仅能打造更有温度的文旅IP,也为旅游赋予了积极的价值取向,或许未来会出现更多的“12083”。

每一枚硬币,在入水的那一刻,点亮了人们心中小小的愿望。如今当它们出水时,却在点亮一位女孩生命的希望。动物园依然保留着女孩年卡的权益,并送上祝福“等孩子康复,随时欢迎回家”,这也成为与许愿池结缘的人们共同的愿望。当许愿池里的善在社会流淌,也在推进“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社会共识,凡人善举,往往最动人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