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在上海”举办系列活动,最新款“氢能”展示应用场景
2025-07-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进入2025年,两轮车和无人机成为氢能终端发展最为火热的场景。记者从“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之“氢能两轮车、无人机与多元储氢协同发展”研讨会上获悉,上海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正不断构建完善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生态链。

  ◇  氢能离我们不远,快递小哥就能享受便利  ◇  

“今天我们探讨燃料电池两轮车、无人机,也不是因为我们的电或者燃料用完了,而是我们已经发现了比锂电更好的供能技术。”上海市科委新能源技术处一级调研员刘文波表示,技术的进步可以让我们不断享受更新更好的产品,解决生活中的痛点。

他表示,全国每年因电动车两轮车引发的火灾约2万起。相比电动两轮车,很多企业正在开发制造的固态储氢燃料电池两轮车更安全,同时续航时间长。“上汽研发总院已经针对低温常压固态储氢做过车规级实验,证明了固态储氢的安全性。现在我们有企业在佛山投放共享的储氢燃料电池两轮车,每天续航可以达到80公里,平均每天可以实现二十元的收益,已经有了很好的商机。”他透露。未来,快递小哥骑上这种电动车,可以不用换电跑完全天。

上海是燃料电池产业的发源地,本世纪初同济大学和上汽共同开发了全国第一个燃料电池汽车“超越一号”,2010年上海世博会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地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经过全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创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上海在氢能产业有深厚的积累和沉淀,同时上海也有深厚的轻工业底蕴。

刘文波表示,在后化石能源时代,在核聚变尚未到来之际,氢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氢能凭借其零碳无污染的属性、高能量密度以及多场景适配的显著优势,已然成为国际能源署(IEA)所定义的“未来能源系统关键支柱”。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山西时明确要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这也吹响了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号角,推动燃料电池两轮车、无人机、机器人以及多元储氢技术快速进入应用场景。

  ◇  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复杂场景也能应对  ◇  

这一论坛是在“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指导下,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张江分行、上海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联盟和氢能产业链出海联盟协办,上海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极高氢能和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旨在加速氢能在两轮车与无人机领域的创新突破,推动多元储氢技术与小型化终端应用的协同共进。

不少氢能应用场景在会上被展示。大重载氢电无人机具备超长续航能力、极端环境适应性、快速补能优势。上海上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义介绍说,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氢能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重载机型在应急物资运输领域有爆发性增长潜力,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山区高压电网带电作业物资运输、应急救援物资重型设备投运、农林业大容量农药/废料精准喷洒。

苏州溯驭技术有限公司则带来了一款氢助力轻型自行车,据介绍,公司正在探索氢能共享出行,通过打造完整氢能生态的先行示范样板,构建产业商业化落地的底层根基。协氢科技则带来了一款能长时间续航的氢能无人机青鸾H25。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邹建新教授长期从事纳米储氢材料、新型电极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他对基于固态储氢的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进行了全方位的展望,他表示,随着多元储氢技术的突破,氢能两轮车与无人机将能轻装上阵、深入复杂应用场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