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戴上一副神奇的眼镜,穿越回千年前的敦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当敦煌的鸣沙山已经人满为患的时候,在上海,戴上一副神奇的眼镜,就可以来一场如真似幻的敦煌之旅。这是上海图书馆淮海西路馆“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VR展给读者带来的惊喜。
现在“敦煌”已经成为一个现象,各种“敦煌展”铺天盖地,但是“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VR展确实显得十分独特。据介绍,相较于传统敦煌展览静态的壁画临摹、文物陈列模式,“流动的敦煌”展真正打破了时空与媒介的限制。在这场体验中,参观者戴上专业眼镜,便可化身身负使命的“天命之人”,借助XR扩展现实技术打破时空桎梏。
读者戴上最新的PICO4ultra设备,无需笨重的VR背包,就能立刻穿越回千年之前,置身于沙漠戈壁之上的敦煌石窟中。挥手间,壁画自斑驳历史中“苏醒”,暗藏的敦煌故事徐徐展开;一个手势,便能触发隐藏剧情,与千年前的匠人、商旅、僧侣隔空对话;转身刹那,玉门关外的驼队与商队熙攘穿行。通过8K超高清画质,辽阔雅丹地貌的每一粒沙砾、壁画线条的每一处勾勒,都纤毫毕现;莫高窟257窟家喻户晓的《鹿王本生图》,以动态、立体、交互的形态鲜活呈现。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场文化和科技碰撞融合的伟大试验。整个制作研发耗时700余天,主创团队精益求精,使得读者可以感受720度全包裹视觉体验,超高清晰度,近距离了解敦煌石窟的内部构造和壁画佛像,还原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历史景点的风貌。从莫高窟藻井的青金石蓝,到飞越玉门关的车水马龙,8K超高清画质将每一处细节完美呈现,雅丹地貌的沙砾纹路清晰可辨。展览借助XR扩增实境科技,1:1数字复现从未对外开放的“万神殿”258窟。结合珂罗版敦煌特窟壁画作品展示,“天命之人”可通过手势与虚拟环境互动,挥手点亮壁画,触发隐藏剧情。
此次展览由上海图书馆、敦煌文旅集团和中鼎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鼎天下是实现这一场沉浸式伟大穿越的技术支持者。“我们希望通过XR技术,让敦煌壁画从博物馆的展柜中‘活’过来,成为能与当代人对话的文化伙伴。”中鼎天下创始人兼CEO张晋鹏表示,《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不仅是一场娱乐体验,更是对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创新探索。通过将科技的“硬实力”与文化的“软实力”深度融合,项目为古老文明注入年轻化表达,让敦煌文化以更直观、更沉浸、更具生命力的方式走向大众。
据悉,该展览2024年12月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幕后首发,凭借其创新的展示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出色的观众体验,成为当地的文化热点,而后又相继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天津科技馆、山东美术馆、日本大阪文化馆、敦煌市敦煌印局等地亮相。
此次“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VR展来到上海,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不仅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是敦煌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尝试。上海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配合大展,同时还以创新的形式设置了敦煌艺术展,以6大美学装置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