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浦桥:以共治搭一座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之“桥”
青年报·青春上海 杨颖
“打浦桥”是一座怎样的“桥”?近日,打浦桥街道召开了“浦汇共治 同行致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暨2025年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生动展示了他们是如何通过推出“浦汇融光”区域化党建系列品牌项目,搭建起区域化党建单位紧密协作的桥梁的。
※ 红色引擎构筑区域化党建治理新格局 ※
在打浦桥街道的治理版图中,“红色引擎”始终是关键驱动力。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浦汇融光”区域化党建品牌为抓手,构建起“康桥、艺桥、暖桥、焕桥、兴桥”五大行动矩阵,将辖区内的楼宇、企业、学校、医疗机构等多家单位纳入治理“朋友圈”,形成“一联盟一特色、一项目一亮点”的生动格局。
楼宇作为城市经济的“垂直社区”,是党建引领的重要阵地。街道党工委推动中海国际中心等商务楼宇成立楼宇党委,通过“党建服务包”提供政策咨询、人才服务等定制化支持,让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经济发展最前沿。
与此同时,街道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顺昌、丽蒙、瑞泰等综合网格,党支部牵头开展“促发展、优治理、解难题”专项行动,通过物业、业委会、商户、居民代表协商议事,成功化解商圈停车难、垃圾分类等痛点问题。老党员的“传帮带”精神更是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在“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老党员们以亲身经历激励年轻党员扎根社区、服务群众,形成“薪火相传”的治理接力。
※ 多元主体创新驱动惠民生 ※
在打浦桥街道的治理词典里,“共治”不仅是口号,更是落地的行动。通过“浦汇融光”系列项目,街道将区域化党建资源转化为民生服务的“源头活水”,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携手破解治理难题。
在健康领域,“康桥·医路守护”计划以暖心早餐会为切入点,联合安利(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力量,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膳食指导、急救培训和交通安全宣讲。在文化领域,“艺桥·文化创新”计划则以星光摄影器材城为载体, “非遗展演+文创工坊+公益服务”三位一体,通过多元业态和社区烟火的有机整合,让市民在夜市的热闹氛围中感受文化浸润,共同营造兼具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城市文化新空间。
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发起“‘友’爱·花就开”辅读学校公益项目,通过互动游戏和趣味课堂帮助自闭症儿童提升社交能力;上海塞纳建筑景观设计院则通过“无界·有园”街角花园焕新活动,将城市街角改造成集适老化休憩、儿童游乐、青年社交于一体的城市“第三客厅”。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让治理成果可见可感。
※ 科技赋能点亮幸福新生活 ※
在老龄化程度达36.2%的打浦桥街道,“智慧养老”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街道推出的“幸福颐养·银龄关爱行动”计划,以“数字无障碍”建设为核心,为300名老人提供智能手机培训,为500名老人升级“一键通”应急服务,并为400户高危老人安装智能监测设备,构建起“15分钟应急响应、24小时值守”的全天候守护网。
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街道创新“1+2+5+N”助餐体系,通过长者食堂标准化建设、老字号品牌加盟等措施,实现日供餐能力1200客的目标。同时,街道还打造养老服务地图,整合康复辅具租赁、适老化改造体验、银发旅游等资源,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卡畅享”的便利服务。
在基层治理数字化方面,街道依托“基层治理行动矩阵”,推动“一网统管”与“一网通办”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民生需求,动态调整服务策略;利用智慧安防系统实现高空抛物监测、垃圾满溢预警等功能,让城市治理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从楼宇党建到社区治理,从文化赋能到智慧养老,打浦桥街道的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能够汇聚起破解难题的强大力量。未来,街道将继续以“浦汇融光”品牌为引领,深化区域化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奋力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打浦答卷”。
青年报·青春上海 杨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