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悲悼6位遇难学生,谨记安全事故只有0和1的区别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据官方通报,因浮选槽格栅板突然脱落,导致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参观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选矿厂时坠入矿浆,最终不幸身亡,另有一名教师受伤。据最新消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已进驻事故现场,进行提级调查。
探索专业的求学之路,成了不归路,大众在悲痛悼念之余,也发出了格栅板为何突然脱落、检修是否到位、救助是否及时等一系列追问。眼下,调查组已经展开工作,我们等待权威、公正、透明的调查结果以正视听,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的处理结果来告慰逝者与家属,回应公众关切。
唯有警钟长鸣,方能避免悲剧重演,不仅涉事单位必须及时做出整改,堵住安全漏洞,其他涉及高危生产环境的行业也应该引以为戒。从安全资质审查、硬件保障到规范操作、区域划分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差不多”念头,定期检修不能有“走过场”态度,时刻贯彻安全至上的意识,才是对生命负责,对生命尊重。
这一次的安全事故,引起外界对学生进厂参观实践的担忧,但如果得到的警示是为了避免承担安全责任,从而减少甚至取消暑期实践,这样的做法就走偏了。从校园走入行业工作场景进行实践、学习,是许多大学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关键在于要把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的实践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到位。
作为实习单位,建立必要的制度、人员、软硬件安排,充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责无旁贷。无论是接待学生实践还是外界观摩,厂家理应将人流增加、环境更换中的变数、变量考虑充分,排查走访路线,扫除安全盲区,力求做到每个细节都在可控范围内。在进入工厂高危作业环境前,来访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安全防护。堵住所有不起眼的漏洞,才能避免出现压倒安全红线的“稻草”。
作为学校,保护学生安全是首要责任,尤其是外出活动,更要扎紧安全保障的护栏,与访问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安保措施。切不可存在安全意识疏忽、涣散的状况,令整个安全链条出现松动。
安全事故只有0和1的区别,没有心存侥幸的灰色地带。6条鲜活生命带来的沉痛教训,更应该促使单位与学校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只有时刻绷紧安全线,才能扎实保障生命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李宇婷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