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年轻的事业,激活年轻人的动能
2025-07-25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7月26日,上海将迎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自2018年首次举办,这场全球AI领域的年度盛事,每年夏季都会如约而至。七年光阴流转,它也见证了人工智能领域翻天覆地的变革历程。

这七年,世界人工智能从实验室加速奔向现实。智能助手从简单问答走向深度理解与创造;AI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新药研发大大提速;生成式AI的爆发更重塑了内容创作、软件开发等诸多行业形态。在中国,AI深度融入千行百业,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提质增效。上海见证了国产大模型的崛起,AI辅助新药研发在张江结出硕果,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也因AI而更智慧高效。

飞速的进展与深刻的变化,不断印证“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这一深刻洞察。而年轻事业的核心动能,必然来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

七年来,上海将激活青年新活力作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的关键落子,并付诸扎实行动:

生态塑造方面,徐汇的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生态,在年轻团队运营下,吸引超400家大模型企业入驻;浦东的模力社区专注垂类模型应用孵化,集聚近200家相关企业,为青年创客营造了“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协同生态。

平台构建方面,打造国家级新型科研机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众多基础研发平台,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护航方面,临港新片区推出专项人才公寓与落户政策,为投身AI产业的青年才俊提供坚实生活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产教融合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大力推动AI交叉学科建设和本硕博贯通培养,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浦东张江科学会堂定期举办国际青年AI科学家论坛与路演,促进前沿理论与产业现实对接。

依托这些举措,上海汇聚超过25万人工智能人才,形成“西有徐汇模速空间,东有浦东模力社区”的活力产业格局。人才规模与产业格局均领跑全国。

如约而至的WAIC 2025,正是上海激活青年新活力的最新注脚。本次大会青年参与者占比高达40%,构成学术交流与产业实践的核心力量。青年优秀论文奖征集近200篇投稿,作者平均年龄仅29岁,展现出扎实的研究潜力。大会首设“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三大前沿议题,为青年学者与顶尖科学家搭建平等对话的舞台,共探生命科学、新AI架构等尖端领域。首次亮相的“WAIC青年菁英会”及其“菁英会”与“思辨会”圆桌辩论,更致力于构建一个连接全球青年才俊的学术、产业与社群三维协作网络。

未来已来,其势已兴。年轻人凭借对新事物的敏锐嗅觉、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勇气,在交流中启迪思想、在产业实践中锤炼技术,不断突破边界、重构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向纵深发展。青春与AI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美好图景,也将在这一进程中徐徐铺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李宇婷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