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服务热线|上海一游泳池无证被查挂假牌继续经营,浦东新区文旅局:7月已立案
2025-07-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正值暑期,到游泳馆“玩水”成了市民消暑的一个重要去处。

不过,游泳领域的经营行为属于许可经营项目,需要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高危证”)等行政许可手续,没有相关证件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近日,市民李可(化名)就向青春服务热线反映,浦东新区一游泳健身馆既没有高危证,也没有救生员轮岗。青年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该游泳场馆的高危证经营主体已经停业,而且有效期也已过期长达2个月之久,属于“无证经营”。此外,游泳馆内还存在在岗救生员人数不符合规定等安全问题。

  ◆  高危证营业主体已停业,有效期过期2个月  ◆  

7月18日,市民李可向12345反映,浦东新区梓康路561号5楼ZT游泳健身馆没有高危证,也没有救生员坐岗。7月22日晚间至23日白天,青年报记者连续两天来到ZT健身房蹲守,店铺仍处于正常营业状态。走进店内,服务台旁的墙面上悬挂有各类证件执照,高危证和营业执照等证件齐全。但仔细观察发现,高危证的经营机构名称一栏,显示为一兆韦德健身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浦东二十三分公司。而营业执照上的经营机构却是上海湖凡体育有限公司。

记者随后在爱企查上搜索到了两家企业信息:上海湖凡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03月22日,现为开业状态;一兆韦德健身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浦东二十三分公司成立于2019年04月01日,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停业,两者并无股权关系。

那么,店铺的经营主体——湖凡体育开设的游泳健身馆为何会出现一兆韦德的许可证?记者拨打两家公司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拨打游泳馆楼下摆放的招生宣传电话,店铺游泳教练徐教练透露,“以前这里是一兆韦德经营的店铺,一兆韦德经营倒闭之后,从去年开始由现在这一家公司的老板接手”。

此外,店内悬挂的一兆韦高危证显示,证件有效期从2020年5月15日到2025年5月14日,早已过期2个月。根据《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如果经营主体等许可证载明事项发生变更,应重新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高危证。

  ◆  4个池边观察台上,只有1名救生员  ◆  

针对市民反映的安全员问题,记者同样进行了调查。

根据《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经营者应当保证经营期间具有不低于规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记者发现,店内现有高危证上显示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是7人。一楼过道墙面张贴有7名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名录及照片。而二楼泳池边墙面共张贴有11名救生员名录及照片。

然而,记者发现救生员的相关证件信息中,领证最早追溯到2019年。记者扫描了其中一位游泳场所负责人技能指导结业证的二维码,页面显示该证书有效期截至今年6月6日,已到期。

对于救生员证的有效期情况,记者随后咨询了上海游泳救生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游泳救生员每年都要经过年审,以更新救生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未通过年审考核或未参加年审的救生员,其注册证书将会被注销。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应至少设置2个救生观察台,至少配备游泳救生员3人。记者现场观察发现,该馆二楼泳池面积为230平方米,有4条泳道,1.2米浅水区和1.5米深水区没有区隔。

22日晚间,记者注意到池边设有2个救生观察台,但仅有1名救生人员值守。销售王女士当时称,之后会增加至4个救生观察台,安排4名救生员值守。

然而,记者于23日白天再次来到店内,泳池边虽然增加至4个救生观察台,却仍仅有1名救生人员值守,且在岗期间偶尔会玩手机。

现场工作人员解释,观察台上救生员只有1名,但会有不同人员轮岗。

但记者连续两日观察发现,22日晚间和23日上午观察台上的值守人员都是同一人,午饭后,才更换成另一名救生员。带孙子来此学了12天游泳课程的刘阿姨也表示,印象中每天观察台上几乎坐着的都是同一个小伙子。

  ◆  半年前曾因无高危证运营被行政处罚  ◆  

就该游泳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记者分别致电上海浦东新区文化旅游局和体育局。

浦东新区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只能查询到公司有没有提交申请材料,目前他们这边没有查到“湖凡体育”提交过来的材料,而具体发证信息归文旅局管辖。

文旅局负责办理高危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前接到过市民投诉该公司没有高危证,调查后发现情况属实。

事实上,这并不是“湖凡体育”首次被立案调查。根据爱企查公开信息,早在2024年11月,上海湖凡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因未经许可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受到过行政处罚——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4天内责令关闭,并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610元。

北京盈科(泰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时龙指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非法转让,游泳馆使用已倒闭的高危证属于违规操作。他同时表示,该游泳馆实际在岗的救生员数量未达到标准,属于违规行为,可能面临体育主管部门处罚。

记者从浦东新区文旅局获得最新消息,针对上述情况,文化局已于7月份正式立案。

  ==  评论  ==  

游泳场馆的经营许可和安全保障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这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底线。然而,涉事的上海湖凡体育有限公司在明知没有高危证的情况下,试图用其他已停业公司的过期证件蒙混过关。更令人忧心的是,该公司曾因同类问题遭行政处罚,却屡教不改,足见其对安全法规的漠视和对消费者生命的轻视。

进一步追问,这样一家存在挂假牌经营、在岗救生员人数不符合相关要求等诸多问题的游泳场馆居然能照常营业,本身就折射出监管方面的疏漏。从记者调查来看,不同部门在信息查询和管理上的分割,可能给违规经营者留下可乘之机。此外,在文化局已于7月正式立案调查的情况下,该公司仍能正常营业,也表明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职能衔接有待加强。

安全无小事,监管应先行。暑假以来,已有多地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令人痛心,教训更是深刻。与其等悲剧发生亡羊补牢,不如扎紧篱笆,防患于未然。唯有监管从严、处罚从重,才能让经营者敬畏法律、重视安全,让消费者享受运动的同时无后顾之忧。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