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班“上新”了,这些新课程乡村教师连呼受用
2025-07-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诗松/文 受访者/图

凌晨4点起床,从界头镇出发,历经小车到腾冲、大巴到保山、高铁到昆明、飞机到上海,来自腾冲市界头镇吕氏基金银禧希望小学的乡村教师高丽,终于抵达上海。和她同行的还有49名来自云南墨江、澜沧、腾冲、昌宁希望小学的乡村教师,一起来参加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班。短短6天,这群远道而来的乡村教师们在上海开展“特种兵式”的沉浸式学习,并满载所见所学所悟,带回家乡继续投身乡村振兴教育。

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班,每年都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希望小学教师来沪“充电”深造,早已发展成为由市青基会、市希望志愿中心主办的众多活动中的一个品牌项目。自2023年上海的培训基地被团中央授予了“希望工程全国培训基地”后,这一培训班更是不断从顶层设计上优化完善,进一步聚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对比往期的培训班日程表发现,这一次的培训班“上新”了不少内容。除了必修的思政教育、学校管理、红色寻访、青少年权益保护等,还增设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前沿科普、非遗手作体验、戏剧工作坊等新环节,力求有效拓宽乡村教师教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教育创新灵感。

“我们云南少数民族有很多非遗,这次体验到上海的非遗又是全新的感受。”来自昌宁县耇街彝族苗族乡中心完全小学的美术教师彭芹,在培训期间亲手体验了海派盘扣非遗,感触颇多,“我们当地以苗族刺绣闻名,同样是纯手工制成,和海派非遗各有特色。现在大力鼓励非遗进课堂,作为艺术老师,此次体验对于如何用好非遗激发学生创作很有启发。”

在采访中,让教师们连呼最受用的,是一门名为《教师积极心理建设与学生危机干预》的专题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特别能帮助我们学以致用。”高丽老师说,心理教育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是目前愈发重视的课题,面对当地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师资,老师们有时也会出现无力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们。“这次的培训至少告诉我们该如何查阅资料,面对特殊状况的孩子该如何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山区的老师。”

而到了光荣之城、初心之地,红色寻访环节也让这些教师们心目中的上海,在繁华之外更多了一抹厚重的红色底色。通过瞻仰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此次培训是教学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我会把这些见闻和感悟带回学校和同事与学生们分享,在坚守育人使命中不断与时俱进,谋求突破创新。”高丽说。

上海与云南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30年来,上海为云南援建了希望小学550余所、红军小学1所、共青希望水窖500个、希望网校教学点近40个、资助困难学生和儿童6000余名,捐赠总金额达9000万元。

在沪滇协作的同时,云南也是希望小学教师培训项目首批参与地区,每年市青基会、市希望志愿中心都会安排云南教师来沪参加,如今已培训云南希望小学教师12700余名。

市青基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接续抓好常态化帮扶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关键所在,在这之中自然离不开教育。希望工程将积极主动融入“上海与云南结对帮扶”的工作大局,继续总结和提炼希望小学教师培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创新的意识和扎实的工作,不断推进希望工程事业在新时代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诗松/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