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速空间”总经理陈海慈:人工智能创业年轻化显著,想登上AI方舟必须拥抱时代
2025-07-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视频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今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对现场的青年创新人才说了这样一句话。

“总书记这句话已经洞悉了人工智能这一轮创业的核心特点。”7月26日,在参加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中国青年人工智能先锋对话”活动圆桌论坛时,“模速空间”总经理陈海慈透露,对“模速空间”近两年来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这轮人工智能创业呈现出了小型化和年轻化两个显著特点。

“模速空间”是全国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专业孵化载体,自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引育、孵育、选育”的孵化器定位。“生成式人工智能,另外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就是大语言模型。”陈海慈介绍说,人工智能重要的理论基础是2017年谷歌发表的一篇论文,叫作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到今年也不过八年时间。而人工智能真正突破次元壁,被大家所熟知则是2023年底的ChatGPT 3.5。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产业。

“我们在做‘模速空间’的近2年里,也做了一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这轮创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小型化,一个是年轻化。”陈海慈列举了一些社区里的小型化创业案例:一个刚从特斯拉出来的创业团队,只有8个人;一个游戏创业团队,只有6个人;一个做HR面试的创业团队,只有3个人。

而年轻化更让陈海慈觉得“刺激”: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出生于1992年,33岁已是清华大学的博导,在创业的同时每周还要飞北京带学生;无问芯穹的CTO曾书霖是1996年的,28岁就已成为“模速空间”估值最高独角兽的CTO;HR面试创业团队的创始人是1998年的,虽然只有3个人,但短短4个月已经达到每月营收50万元。

陈海慈认为,这轮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不是应用的创新,而是一个底层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不是在改变我们表层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在改变科技发展的底层动能。未来三五年,我们在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可能都会被人工智能大幅推动。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为年轻人没有历史的包袱,可以去全新拥抱这个时代。但同样也是份挑战,未来可能AI的‘洪水’会漫延过来,今天我们所做的努力,只是在争取一张‘船票’,去搭上这个‘方舟’。你可以拒绝AI,也可以选择去拥抱AI,但我相信,如果你选择了拥抱AI、选择了AI创业,一定能拿到登上AI方舟的那张船票。”

因为以前做过团委书记,陈海慈也把一些做团工作的经验融进了“模速空间”,在为产业做推动的同时,也着力为年轻人做好服务。比如,年轻人崇尚宠物友好,社区就设置了“宠物小屋”;社区男青年多,就发挥特色优势组织相亲活动;年轻人喜欢二次元,就通过二次元、多模态来串联社区的创业者,组织闭门沙龙交流,在交流中产生新的创业想法。

“我干了一年多,觉得‘模速空间’就是一个梦想世界,而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就是我们空间里近1000名青年创业者。”陈海慈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