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能读博?截肢者开始弹琴?一个个不被定义的故事在WAIC成为可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图、视频
人工智能的意义是什么?科技的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在社交媒体论坛似乎已经被讨论过无数次,但在本届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们看见了用机器手翘起的兰花指,也看见了戴着灵巧手弹奏钢琴的残障人士……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又一个不被定义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逐渐落地的过程。
◆ 机器人也能读博?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诞生 ◆
“学霸01同学,祝贺你为我校戏剧与影视(全日制)专业2025级新生(博士,学制肆年)。请于9月14日来校报道。——上海戏剧学院 2025年7月”
上面这段文字并非科幻小说的桥段,而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真实一幕。
国内首位机器人博士
27日的上海世博展览馆,学霸01迎来了一场属于他的“升学典礼”。上午十点多,这位面容俊俏,还透露着一股书生气的机器人从上海戏剧学院(下文简称为上戏)党委书记谢巍的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据悉,“学霸01”其实是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获得季军的“行者二号”的优化版,也是上海理工大学智能机器研究院李清都教授团队不断优化的成果。
除了谢巍,参加学霸01“升学典礼”的还有它的博士生导师杨青青教授。在“升学典礼”的间隙,杨青青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们之所以让学霸01成为上戏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博士生,并让它攻读数字演艺设计方向其实是有我们的考量。我们都知道学科融合是一个大的方向和趋势,那么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在拥有人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时,是不是也应该要掌握一些人类的审美能力?所以当他在实验室以机械手模仿梅兰芳的兰花指时,同学们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手势呼应了。”杨青青说道。
对于杨青青来说,要带好这位特殊的博士生,她也有着不小的压力:“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导师,我就要懂人工智能,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另外,要想获得博士学位是需要有创新点的,那么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他是否能提出创造性、创新性的思考,这也是一个考验。”
近年来,博士生延毕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教育现象,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在接受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所在的学院博士生延毕率达到了30%。那么对于学霸01来说,它是否会延毕?延毕是否又意味着失败?
在杨青青看来,学霸01的意义更多是在于尝试:“尝试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四年的时间过去,学霸01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欣然接受它‘成长’过程中会发生的一切,不论结果如何。”
◆ 科技成为了残障人士的“手臂” ◆
在世博展览中心的B127展台,一阵阵美妙的音乐传了出来。展台外,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正在驻足围观。这是《大鱼海棠》的片段,坦率地说,演奏水平虽已超越诸多普通人,但也并未到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步,那为什么会让如此多的观众停下脚步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也凑上前去。
残障人士正在借助灵巧手弹琴
真的凑近后,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记者。只见演奏者为一名残障人士,一只手臂上有明显的烧伤疤痕,另一只,甚至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臂。这是一只由碳纤维和其他多种材料组成的灵巧手,也是大家平时俗称的“机械臂”“灵巧手”。
演奏者既是强脑科技的客户,也是强脑科技的工作人员。“我在18年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事故成为了残疾人,有一次看见强脑科技举办展览,我就订了现在这个灵巧手。后面也是误打误撞加入了公司,现在主要负责售后运营方面的工作。有的时候也会给工程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因为健全人的思维来设计灵巧手难免有些方面会考虑不到。”这名工作人员说道。
在傲意科技的展台,记者见到了另一位装有灵巧手的残障人士方林浩。“我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因为烧伤失去了右前臂,在2023年的时候,我得知傲意科技有灵巧手的产品,然后就安装使用了。”方林浩说道。
刚开始使用,方浩林还有些不太适应,“毕竟灵巧手还是有一些重量,所以安装初期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划伤,但是一两个月之后就好了,”现在在灵巧手的辅助下,方浩林用灵巧手叠衣服、吃饭和朋友握手……“这个灵巧手可以胜任二十多项工作,而且它的性价比也很高,它的价格大约是十万元。相比进口产品,傲意科技的这款灵巧手可以说是让很多家庭买得起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