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如何?打车费贵吗?记者街头实测用小程序呼叫无人驾驶出租车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 记者 常鑫/视频
没人开车,但车却在路上跑?
这不是恐怖小说,而是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推出的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面对这项新技术,有人担心安全问题、有人担心价格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叫了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看看是智驾好还是“老司机”靠谱。
无人驾驶出租车亮相展台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台,智己汽车和赛可智能联合打造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个最不像机器人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围观。
“这辆车已经具备了L4级别的智能驾驶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在车内无人的情况下自主驾驶。”展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这辆车是支持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车辆装备共装备了四个激光雷达和十一个摄像头,目前这批搭载L4级别智驾能力的智己L7在临港地区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了,另外目前还有一条线路是从浦东机场到迪士尼。
“每个地区的法规不一样,所以有的地区在运营的时候会安排安全员坐在主驾驶位,有的会安排在副驾驶位,今天场外运营的车辆,就是完全没有安全员的状态。”工作人员补充道。
对于车企和出租车运营公司来说,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也给它们献上了一份厚礼。7月26日,上海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成为首批获准企业。这次发放的运营证覆盖智能出租与智能货运两大业态,共四款车型。为确保运营安全,申请企业须配备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安全员,保障“主驾无人”试点有序推进。
对于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展台的工作人员也作出了回应:“一般来说,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价格是会比我们现在坐的出租车价格便宜的。因为少了司机,运营成本就低很多。再加上司机会疲劳,需要休息,但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就不用,除了充电和维修保养,其他的时间可以一直在路上跑。”
真实感受如何?记者实地探访
得知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始运营后,不少网友开始担心,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乘坐过程是否会危险重重?它的价格又是怎样的?为了回答网友的疑问,记者使用“小马智行”微信小程序叫了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和平时使用手机APP叫车略有不同,“小马智行”目前只能在浦东部分地区运营,且指定了上车点和下车点,乘客需要步行至上车点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待车辆抵达目的地停稳后,需要从指定的下车点步行至目的地。
记者在世博中心南门使用小程序呼叫了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等待十分钟后,车辆缓缓驶来。但车辆的停车位置却不尽如人意,它的停车点距离记者有近十米的距离,需要记者再步行一段距离上车。
和传统出租车不同,无人驾驶出租车上车前需要在手机上确认后方可开启车门,且目前乘客仅可以在后排落座。乘客与主驾驶、副驾驶位置之间有一道透明的塑料挡板。待乘客坐稳之后,需要在车机屏幕上确认已经系好安全带方可出发。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在右转的过程中遇到了行人过马路的情况,在离人行横道五六米远的位置,车辆自主刹停,整个刹车过程十分自然,并未出现急刹的情况。在变道的过程中,车辆遇到后方有车通过时也会做到减速慢行,整个行驶过程和真人司机驾车并无明显差异。
本次一公里左右的行程共收费7元。记者打开高德地图,使用打车功能进行估价,在高德地图上输入相同的目的地和终点后发现,高德地图的价格为15元至23元不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 记者 常鑫/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