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科技小达人亮相《WAIC City Walk环游记》
2025-07-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郭容/图

“当张江的机械臂精准舞动,当模速空间的代码点亮创意,当无人机的轨迹编织便利星图,当豫园的飞檐遇见AI管理,这就是上海,科技与生活交融的智慧之城、未来之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8日闭幕,一群科技小达人亮相闭幕式开场表演《WAIC City Walk环游记》。

徐汇区逸夫小学四年级的杨北辰同学,年纪虽小,成绩可不小:2025年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海城市赛一等奖、2024年NOC大赛软件创意编程全国一等奖、2024年第十五届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选拔赛VEXIQ小学组一等奖……

杨北辰从小就喜欢动手,乐高之类的程序控制积木是他的最爱,幼升小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Botball机器人比赛,一下子打开了通往科创世界的大门,从此,他便在这片充满奇思妙想的天地里无拘无束地探索起来。

2023年参加上海市第六届青少年AI大赛暨全国邀请赛AI无人机自主飞行挑战赛(小学组)时,杨北辰跟其他小伙伴搭档组队参加了比赛,虽然满分完赛,但因为用时过长,只得了二等奖,他不甘心,2024年又再次参赛,终于捧回一个一等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北辰平时喜欢自己琢磨,怎么用学过的编程语言设计好玩的小游戏,怎么把数学和物理知识用到无人机的路线优化和机器人设计的迭代中去……这种探索的过程,又反过来激励他在学科学习上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形成了知识互通的良好局面。

“他本身就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投入兴趣爱好。”杨北辰妈妈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为了有更多时间钻研机器人和编程,他一有空就会先认真完成学科作业,学习效率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一边玩机器人,一边学业也没耽误。小家伙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国际大项目的程序员,用算法去改变世界。

临港实验中学六年级的何沐夕是一位女生,她曾荣获2025年上海市OM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思维大赛初中组-天文奥德赛国赛二等奖、市赛一等奖;2024-2025年DI上海市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D类即兴挑战(初中组)市赛二等奖、区赛二等奖。

“OM和DI都需要在场景中加入科技元素。”何沐夕举例道,“比方说,剧情中有个人物是探险队队长,那么,就要表现他在宇宙当中身穿可以保温的卫星隔热服,如果他要用到平板电脑,我们还要专门去找一些科技辅助做出它的特效。”

“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不然这个剧本里的一些科技知识就加不进去。”

何沐夕说,她平时的科技知识大多来自学校里的自然科学课、探究课、信息课,课外阅读和网络查询也是她获取科技知识的途径。值得一提的是,何沐夕不光是科技小达人,还获得过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校园主持人风采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上海财大附中浦东临港中学6年级的张艺腾先后荣获过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小学组别)一等奖、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等20个科技类奖项。为了做好三维游戏设计作品《花果山水帘洞》,他又看了一遍《西游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品最终冲进了国赛。

浦东新区建平临港中学六年级的夏梓轶是浦东科学小院士,荣获过OM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思维大赛国赛第二名。他和伙伴们还把古代“魔法药水”之类的黑科技融入剧本里。

来自临港少年宫的余永龙,同时也是《WAIC City Walk 环游记》的导演,此番带领一群充满活力的科技小达人,用艺术与科技交织的方式,带大家开启一场奇妙的上海AI City Walk。

“AI不仅是冰冷的代码,更是融入生活、服务民生、创造美好的温暖力量。上海这片热土上,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应用、开花结果。”余永龙希望在孩子们的舞步和想象中,预见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美好的上海,一个由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共同谱写的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郭容/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