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人大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
2025-07-3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决策部署,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检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情况作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项目。7月30日举行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的报告。

就企业反映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开展专项攻坚

2020年4月10日,《条例》发布实施以来,在市人大的关心指导下,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各区、各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条例》,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本次执法检查工作有五个特点:一是坚持全面检查。逐条对照《条例》,全面覆盖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工作。二是注重企业感受度。从增强企业获得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完善政策保障落实三个方面开展重点监督。三是强化协同联动。财经委会同监司委、教科文卫委、城建环保委、外事委、社会委、常委会办公厅等协同推进执法检查工作,与各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同步开展监督,与有关智库协作,开展分析评估。四是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执法检查,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经济运行观察点作用,并开展问卷调查。五是将监督与修法有机结合。总结《条例》实施成效,收集社会各界对《条例》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执法检查显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进一步提效,监管执法也进一步提质。据介绍,去年以来,聚焦世行对标改革和惠企政策服务等重点领域,本市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实施流程再造上,已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集成化办理,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国家首批13件事、第二批8件事在本市落地。

截至目前,累计推出71个市级重点“一件事”,平均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达50%以上,累计办件超2850万件。推出520项高频事项清单,推动实现少填少交智能审批。扩大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范围,实现长三角41个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

针对企业反映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等突出问题,市政府办公厅和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专项攻坚。今年4月上线全市统一的惠企政策服务平台“随申兑”,实现企业找政策、问政策、兑政策、评政策的一站式服务。

开展“街镇营商环境漫步”主题宣传,讲好营商环境优化的基层实践

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方面,此次执法检查显示,去年以来,上海在平等对待、公平竞争、权益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协同推进。另外,共建合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具体包括,市区协同夯实基层营商基础、立体宣介营造良好氛围、创新机制拓展政企沟通等。

其中,上海落实“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发挥市区、条块合力,支撑街镇解决企业诉求。优化12345派单机制,开展反向评价,积极为街镇减负增能。开展“街镇营商环境漫步”主题宣传,讲好营商环境优化的基层实践。鼓励各区立足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定制服务产业全链条发展的营商环境方案,打造“一区一品”营商环境特色品牌。

在立体宣介营造良好氛围上,上海依托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央媒市媒等50名“媒体观察员”宣介监督作用。比如,今年以来推出“外企聊营商”系列短视频,以外企高管视角传播上海营商环境改革成效;近期还将开展上海首届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全方位展示各领域各区域改革创新实践。

创新机制拓展政企沟通方面,全市各级各类政企沟通机制和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3月底,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首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执法部门沟通对话会,推进宽严相济“有温度”的执法。启动第二届营商环境“体验官”招募,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收集办理机制,推动营商环境改进提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