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上海动画,何以经典不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8月2日,无数人期待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全国上映。每个人都怀着“共鸣”的希冀,或期待和自己当下在职场的感受共振,或期待与往日看上美影动画的回忆重逢。此时不少人才惊觉:原来这几年,动画电影已经发展成全民瞩目的文化娱乐形式。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后,曾引领了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在新的时期又呈现了怎样的模样?记者采访了多位上美影影人或与上美影有着密切联系的年轻人,看看诞生过无数经典的上美影,如何打造新的时代记忆。
创作 传承中国美学,紧贴时代脉搏
2000年前后,正是日漫、美漫流行的时候,才五六岁的95后女孩胡皓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一下子就爱上了。
“哪吒莲花重生那一幕,美得无与伦比。”当时刚在小学四年级开始学国画的她,被这“很本土”的风格所震撼。得知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后,她央求父母给自己搜集上美影的其他动画,“上美影的每一部动画片风格都不一样,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这座“新大陆”上,诞生了无数的经典。人们常说,优秀作品可以影响几代人。学什么都“三分钟热度”的胡皓,不仅把画画的爱好坚持了下来,后来还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她曾经看过的上美影作品的创作者,包括阿达(动画短片《三个和尚》导演)、戴铁郎(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导演之一)、严定宪(动画影院片《哪吒闹海》导演之一)、林文肖(《雪孩子》导演)、胡进庆(水墨剪纸动画片《鹬蚌相争》导演)等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均来自这个专业。
胡皓工作照自画像
70后导演於水也来自这个专业,并深受上美影前辈们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我小时候都看过,也都很喜欢,包括《大闹天宫》和《骄傲的将军》,当然我最喜欢的可能是《三个和尚》,因为它其实是一种喜剧动画,在老的上美影里面它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
2022年,於水加入《中国奇谭》系列的创作,他导演的《小妖怪的夏天》作为系列首发一炮而红。同时,他又在短片立意的基础上,另起炉灶打造了长片《浪浪山小妖怪》。无论长片短片,都是典型的中国美学风格——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感,让水墨氤氲的山川云气在银幕上舒展留白,备受业内和普通观众称道。电影定位“喜剧动画”,於水说这是“受童年影响”,“向《三个和尚》致敬”。
上美影首任厂长特伟曾提出,上美影的创作要“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这个指导思想让上美影从建厂起,就责无旁贷地扛起了民族动画美学的大旗,让动画界的“中国学派”登上了国际舞台。作为上美影标签明确的作品,於水的《小妖怪的夏天》和《浪浪山小妖怪》无疑是这个指导思想的贯彻者,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胡皓职业发展还未到师兄於水的高度,但她的职业道路,也同样受到了上美影创作思想的影响。大二时她去了追光动画实习,参与了赵霁导演的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这是一部融合了东方朋克与国潮元素、有点独特风格的动画作品,她在其中负责了一段飙车戏的分镜工作。童年让她震撼的“哪吒重生”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到她的人生轨迹,让她颇为感慨。
但更值得感慨的是,临近毕业时,上美影来北京电影学院校招,她如愿加入上美影,“来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她正式参与的第一部大项目,是上美影的电影《我们的冬奥》,美猴王、哪吒、葫芦娃等她童年熟悉的众多IP齐聚这部作品。“我加入时主创团队的工作已经进入中期,我参与了其中一些场景的绘制,以及一些原来动画中没有的东西,比如大耳朵图图的新衣服虎皮裙,就是我画的。”她说。
如今的胡皓,随身包里总是带着本子和画笔,方便随时画下生活中一闪而过的创作灵感。“不想当导演的动画人,不是好画家,”她开玩笑说,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她担任导演的动画作品在推进中,“上美影有很好的以老带新的传统,会给年轻人机会,也尊重年轻人的想法,鼓励年轻人去大胆创新。”
这样的传承,才能让上美影的作品始终紧贴时代脉搏,与当下的观众同频。
制片 扶持动画新锐,培养未来大师
《浪浪山小妖怪》7月22日在上海举办首映礼时,《中国奇谭》的作者们集体绘制了一幅画,祝贺《小妖怪的夏天》率先一步推出了大电影版。这一幕让很多人颇为感动——中国的动画人,是有多团结?
《浪浪山小妖怪》7月22日在上海举办首映礼。常鑫/图
这并不令人吃惊。从《中国奇谭》的系列短片开始,总导演陈廖宇和上美影团队,就集结了一大批中国动画创作者。有於水这样成熟的,用“小猪妖”切中都市职场年轻人痛点,也有刘毛宁这样加入时刚离开大学校园不久的,用独特的乡土叙事风格,交出了平淡中见温情的《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
时代在发展,上美影已不再是当年的“制片厂式”的创作模式。和如今崛起的光线、追光等动画公司一样,它既有自己的创作团队,也在市场上寻找项目和创作者。同样是“95后”的邹宇晨,是上美影即将上映的动画电影《燃比娃》的执行制片人,她介绍“这部作品就是来自创投”。
“《燃比娃》的故事取材于羌族的神话传说‘燃比娃盗火’,四川阿坝州当地很想挖掘和打造当地的文化IP,就找到了李文愉导演,导演听完也觉得这个故事有意思,里面有可挖掘的人本主义,他想把它做成长片,那就得去找投资。”邹宇晨说,导演当时带着DEMO(小样)和一份简单的项目书PPT,去了2019年南京国际动漫节的创投会做路演。
邹宇晨在阿坝为《燃比娃》采风(右一)
上美影也应邀前往南京的这个创投会。“大家都看中了这个项目,因为觉得它的美术风格和上美影很匹配,更何况它又带民族神话色彩的,多方考量后,就决定把这个项目引入上美影,由我们去帮导演完成后面的资源对接、制作发行。”
《燃比娃》被规划为走“国际赛道”,这跟当年上美影的众多影片在国际上频繁获奖,一脉相承。“它的项目定位就是一个偏作者向的作品,我们和我们的艺委会专家们多次开会——他们每个人都手握好几个国际大奖,一致认为这部影片很有‘国际品相’,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动画风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给这部作品规划了国际赛道,积极参加国际节展,走国际发行。”邹宇晨透露。
敲定了方向后,2021年,上美影由制片人王安忆、执行制片人邹宇晨带着完成了前期开发的《燃比娃》,和导演一起赶去西宁的FIRST青年电影展继续参加项目创投。在西宁,他们收获了两个奖项以及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赞许它是一部“仅凭光影就非常夺目的作品”。“美术风格确实非常新颖,国内做二维动画电影的少,风格能做到《燃比娃》这种的更少,它有独立动画或实验动画的特质,用了很多实验动画的专属技法。”她说,燃比娃从小猴子四脚着地到直立行走这个片段有7秒钟,导演用了70帧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世界名画样式来完成这个动作变化,并按照全球美术史发展串联,非常惊艳。
邹宇晨在First电影展(左三)
这部作品也让高度欣赏它的周迅等知名演员欣然接受邀约,担任了作品的配音。周迅和上美影的眼光没有出现偏差,还在制作中的《燃比娃》进入了2024年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WIP单元,随后入围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Kplus竞赛单元,这也是上美影自1982年《三个和尚》和1984年《鹬蚌相争》后时隔四十年再度入围柏林,意义非凡。
“我觉得上美影还是挺包容的。在我的创作过程中,他们虽然对我的一些风格有所担心,但并没有太多干涉,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这一点我非常感谢。”导演李文愉曾在采访中,表达了对上美影的感激。小时候常看《黑猫警长》和《大耳朵图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专业,却又因为热爱文化娱乐而欣然从理工科跨界而来的邹宇晨,也在担任《燃比娃》执行制片人的过程中,对上美影扶持动画新锐、在项目中锻炼未来大师的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市场 开发经典IP,携手商业共创
今年年初,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近155亿元的票房神话。饺子导演曾多次公开致敬过上美影,称《哪吒闹海》对自己影响巨大,而不同时代的两个“哪吒”,也都成为国人心中的经典形象。
陈廖宇和於水都说,这部电影的火爆“对所有动画人都是激励”,“让大家对中国动画更有信心”。
这个激励和信心来自两大数据的支撑。在上影元文化副总经理黄晓峰看来,一是动画电影在整个电影行业中的票房占比,一是知名动画IP的非票收入占比,也在不断提高。
上影元文化是上影集团和上美影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独家运营海量知名动画IP及真人影视版权的市场开发,此次的新作《浪浪山小妖怪》,上影元文化亦为出品公司。黄晓峰认为“国产动画通过受众破圈和内容创新已经取得突破”,“从《大圣归来》到《哪吒》,国产动画已经逐渐摆脱低幼标签,满足Z世代对传统文化认同和现实议题探讨的需求,未来票房占比会越来越高”,所以,《浪浪山小妖怪》的诞生是必然,“当初在做《中国奇谭》时,我们就预感到它要爆,短片上线两年半就推出了这部长片,就是因为我们做短片时,就已经启动了长片的规划了”。
黄晓峰畅谈IP开发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上美影已经拥有了包括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雪孩子等形象在内的动画IP宇宙,同时,类似《中国奇谭》这样的新作推出,让矩阵越来越庞大。黄晓峰透露,如今上影元文化的IP开发是在两方面着手,经典IP焕新和IP培育孵化,但无论是哪个方向,整体思路不变,都是“让内容结合当下语境,让大家能够共情,这样才有利于传播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这样的IP推广定位,当然是缘于时代的变迁。“现在大家看的好内容很多了,纯粹的视觉享受也就是美感上的享受只是一方面,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鉴美’的时期了,绝大部分人其实更愿意传播的是跟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情感能产生共鸣点的内容,让大家愿意去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无论是自嘲的,还是积极向上的。”他说,视觉上很美的内容,未必会让人愿意参与讨论,那些能够让大家去分享的内容,才能真正形成有影响力的传播。
确实,也正如整个《浪浪山小妖怪》创作团队所说,这个让人一会儿爆笑一会儿飙泪的假冒西游四人组,其实就是个“创业公司”,深刻讲述了职场上的种种艰辛,和此前的短片虽然故事不同,但一样会引发共情。所以,从商业来说,这个IP也相对容易着手开发——在影片举办上海首映礼前,黄晓峰刚带着“小猪妖”四人组去了热门的苏超亮相,引发了很多关注。“我们陆陆续续已经公布的商业化合作,已经有20多家了,”他说,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业品牌,让动画IP也进入到了日常生活形成了强关注,这样的合作也有利于“IP本身的长线发展”。
相比于这种新创作的内容,经典IP的开发就需要费一些脑子。“从商业上来说,这些经典IP如何与当下的年轻用户群体做链接,是个难点,毕竟每个时代的审美也不一样,”最著名的孙悟空原本色彩很多很亮,可以通过简化、符号化或者Q版来适应当下审美,但更重要的,他认为还是内容共鸣上,“我们会通过自己团队的二创或者鼓励公众去二创,来给经典IP做人设的重构与跨界联动,去叩击现在年轻人的精神需求,比如葫芦兄弟我们就结合年轻人的内容进行二创,在抖音上‘葫芦兄弟和朋友们’这个账号已经有了超过两百万的粉丝,也有很好的商业合作案例。”
江山代有才人出,动画行业亦是如此。但是,上美影作为中国民族动画产业的一面旗帜,从创作到市场再到后期的衍生开发,在每一个链条都仍然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创作精神的传承,让一代代的年轻上美影人都能描摹出时代画像,找准时代语境的共情点。经典,一直在诞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