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复合型夜经济”,上海创新夜间消费新场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今年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总额880.09亿元,同比增长3.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市商务委举行的夜间经济发展座谈会上获悉,接下来上海要加强地标打造,重点聚焦5个人气地标和5个夜生活好去处,各区因地制宜形成“一点位一方案”,加强业态组合、资源导入、政策赋能。
座谈会听取了10位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夜生活好去处首席执行官代表,以及9个区商务部门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有关情况的介绍。
瑞安新天地、兴业太古汇、西岸梦中心等首批夜间经济人气地标首席执行官代表围绕商户延时营业、分时免费停车、创新夜间消费新场景等内容分享创新做法。静安大悦城、上海环球港、大学路等首批夜生活好去处首席执行官代表提出优化周边交通保障、加快市集审批、提升景观照明、加强协同共治等相关建议。
静安、浦东等区商务委负责人结合本区特点介绍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如引入文化IP,通过主题灯光秀、沉浸式演出、IP主题市集等形式促进文化IP落地夜间消费场景。在商圈、文旅地标等区域设置“第二现场”,将演唱会、剧场演出等互动体验引入夜间场景,形成复合型夜间经济。
静安区以“露台经济”为特色,“路易号”巨轮火爆出圈,打造“静安夜航”的吴江路—丰盛里区域,入选首批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引入“餐饮+现场演出+摩天轮”复合业态,整体营业至凌晨2点的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入选首批上海夜生活好去处。
眼下,随着高温天气持续,“夜经济”正在“升温”。7月以来,“夜游”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上月均增长100%左右,且每逢周末就会迎来搜索小高峰。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上海入选“夜游”搜索热度Top10的城市,“黄浦江夜游”等活动均为搜索热词。
数据表明,“夜游族”的年龄分布较为均衡,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爱“夜游”,搜索人群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最高,达到27.1%。如今,旅游休闲活动已从白昼延伸至夜晚,18时至22时成为高活跃度的夜间经济“黄金4小时”。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乘坐游船、漫步江边,一些小众活动也备受游客们的欢迎。数据显示,7月以来,关键词“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近200%。例如,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开始,该展览每天加开夜场至晚上9时。在闭展前的最后一周,更将开启“不眠夜”模式,邀请观众一同参与“7×24小时不闭馆”的埃及展观展体验。
市商务委主任朱民强调,要策划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加强商旅文体食联动,释放夜间消费潜力。培育引进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夜间消费新场景,打造24小时夜上海消费新地标。弘扬海派餐饮文化,推广中华美食、环球美食,打造更具烟火气的国际美食之都。加强政企沟通,主动为夜间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优化各项服务措施,营造舒心贴心、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