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画的故乡赏农民画,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走进枫泾推行“在场主义”
2025-08-10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观音兜,小青瓦,屏风墙里书声朗。时过立秋,天气逐渐舒朗,正是读书好季节。第27届上海读书节“画笔下的童年记忆”场景读书会落地朵云书院·枫泾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场景读书会讲究的就是“在场主义”。枫泾是金山的名镇,也是金山农民画的重地。知名作家、画家与30多组家庭齐聚一堂,以图书《英子奶奶画画》为线索,层层品读金山农民画的非遗魅力,助力“职场爸妈”传递书香文化,培育优良家风。

“我不是‘天才作家’,也没有秘诀,我只是在画画的时候又变回了小孩子。”活动在青年读者的诵读声中拉开帷幕。伴随童趣的音乐和画面,大读者和小读者纷纷沉浸到《英子奶奶画画》的情境选段中。

这本书以明快的笔触,描摹了金山农民画画家张新英的艺术人生。该书作者、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殷健灵,分享了她的创作缘起和走访张新英的采风故事。通过专题演讲,读者了解到张新英是退休后在画家丈夫吴彤章鼓励下走上艺术道路的。创作前,她会让思绪倒带,回到童年、对话自我,再把真情诉诸笔端。殷健灵认为,这份“用心作画”的真诚很宝贵,希望每个职工家庭都能呵护这份孩童般的真诚,从生活土壤中汲取灵感、发现艺术。

上海工匠、上海市级非遗金山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曹秀文,有着整整50年的艺术创作经历。她以画为媒,通过展示《采药姑娘》《春意》《渔家乐》等经典作品,为读者解析何为泥土里长出的色彩、何为画作中的劳动元素,诠释了“工匠精神”之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程十发、汪观清、韩和平等一批画家来到枫泾体验生活,曾在枫泾镇文化站居住、创作,教授当地人民绘画技艺,培育了一批金山农民画创作骨干。朵云书院·枫泾店所在地,正是枫泾镇文化站旧址。“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画的。”谈及艺术启蒙,曹秀文笑得灿烂。

当天,还开展了艺术体验活动。在画家指导下,职工家庭同台共绘“我的童年趣事”主题农民画,据悉,优秀作品将陈列于书店“童心画语”展区。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枫泾镇文化站旧址,在砖瓦梁柱间触摸历史。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总工会主办,世纪朵云、金山农民画院、少年儿童出版社协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