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金山“拼”青春经济新版图
2025-08-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陈嘉音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已于今年7月5日正式开园。这座IP乐园的落地,不仅为金山区带来了客流,更成为激发都市乡村青春经济的强力催化剂。区别于传统都市商圈的集聚模式,金山依托田园底色,构建起以非遗工坊、创意民宿、乡村咖啡等为核心的青春经济新范式。民宿主理人、非遗新匠人、村咖创客等青年群体正在田园阡陌间勾勒出金山青春经济的独特生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乐高乐园为圆心的产业辐射效应,正在重塑都市乡村青春经济的发展肌理。

民宿集群

乘着乐园东风圆梦田园

乐高乐园的客流并未局限在园区内,而是自然溢出至以乐园为圆心、车程10分钟内的青春经济活力圈。从乐园步行可达的“缤纷里”商业街,到5分钟车程的乡间民宿,再到10分钟抵达的古镇非遗工坊,业态互补的青春经济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成形。

“民宿紧邻乐高乐园。乐园10点营业,所以早上不用赶时间,能悠闲吃完早餐再出发,带娃家庭非常满意。”外出游玩,住宿是避不开的话题。近期,“上海乐高乐园附近酒店住宿推荐”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热度攀升明显。

得知乐高乐园要开了,不少年轻人看到了商机,想要借着乐园的东风开青春小店。在距乐高乐园正门2公里处的枫泾镇五一村,一座座青瓦老宅悄然蜕变,成为受游客欢迎的乡间民宿。

恰逢父母计划翻修位于潜庄3组1022号的祖传老宅,有个民宿梦的张叶枫,决定与父亲张连根合作,将老宅改造为三层的“不止民宿”。这栋约20年房龄的老宅,承接了乐高乐园带来的客流,也书写了她的创业故事。“比起餐饮店、杂货铺,开民宿更适合我这种新手。”张叶枫坦言。父母退休后成为得力助手:父亲负责接送登记,母亲负责早餐与布草清洗,还有保洁阿姨搭把手。张叶枫则专注线上平台推广。“我们仅有六间客房的体量,现有帮手已足够”。

“不止民宿”寓意栖身于此,但探索不止于此。设计团队保留了老宅原有的木梁架构与青瓦砖墙,同时又融入现代功能分区:四楼影音室构建光影空间,碎石小院则通过绿植、阳伞与秋千的组合,实现了乡村质朴与都市精致的有机融合。

张叶枫告诉记者,乐园开业前,来的多是因乐园基建工程出差的人。乐园开业后,民宿的生意也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入住的基本是游客,而且多是亲子家庭。暑假客流量增长更加明显:“7月入住率大概是80%,8月才过三分之一,也已经有超过70%的预订率了。乐园开业以前只有10%到20%的入住率。”

在距离乐园10分钟车程处,一座白墙黛瓦的老宅静静伫立。“三桥别院”的主理人徐子棋常常站在雕花木窗前,望着屋檐下摇曳的风铃,仿佛能听见时光在此处流淌的声响。这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老宅,承载着吴越文化特有的生活智慧——天井里斑驳的砖雕诉说着江南人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木梁上残留的烟火气记录着几代人的生活温度。

“这里不该被遗忘。”早在乐高乐园开园前,徐子棋便着手改造老宅,将褪色的梁柱打磨一新,在保留传统榫卯结构的同时,为每个房间添置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八年后,这里已发展为集住宿、餐饮、非遗体验于一体的复合空间。通过引入拥有米其林餐厅背景的主厨团队,开业一个多月,手工窑炉比萨月销量突破2000张,销售额超10万元,验证了传统空间加国际餐饮模式的可行性。

这份对文化的坚守,在乐高乐园开业后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回响。今年夏天,“三桥别院”的庭院里多了许多欢声笑语。来自各地的家庭拖着彩色行李箱涌入古镇,孩子们举着从乐高买来的纪念品在回廊间追逐。

这些带着乐高乐园门票而来的客人,总会不经意地提起乐园周边的变化。“他们说现在逛完乐高,步行十分钟就能吃到地道的枫泾烧卖,晚上还能在古镇夜市买手工艺品。”金山不只有乐高,更有活着的江南。

非遗焕新

把老手艺变成新国潮

在拥有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山区,广袤的乡村田野与深厚的历史文脉交织共生。当传统技艺面临传承困境时,一群Z世代青年把老手艺变成新国潮,让古老技法在消费市场焕发新生。

枫泾粽子作为金山的文化名片,见证了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蜕变。2013年夏天,刚从上海商学院毕业的陈勋站在人生岔路口。当同龄人挤着地铁在陆家嘴找办公室时,他却背着帆布包回了枫泾——这个他从小生活的氤氲着粽香的江南古镇。

接手家族传承了三代的粽子作坊后,这个学市场营销的年轻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裹着粽叶的乡愁“打包”上网,开网店、拍短视频、研究物流冷链,让枫泾粽子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

十年深耕结出硕果,曾经的家庭小作坊已成长为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连锁小店,而位于枫泾古镇中心的“叶聚兴”旗舰店成了游客来古镇游玩必打卡的“粽子博物馆”,同时,15家市区直营门店每天能卖出3000多只粽子,线上直播间下单的顾客也络绎不绝。

陈勋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继去年“千里青绿”粽子礼盒成功入选上海市消保委“2024年上海伴手礼”后,今年“枫泾薄皮笋丁烧卖”又入围上海市消保委“2025年上海特色伴手礼”名单。陈勋还向乐高乐园餐饮部提交了合作方案,虽然暂未收到回复,但他表示:“等我们的供应链更稳、品控更严,自然就有底气和乐园谈合作。”他还计划今年把门店从15家扩展到30至40家。

“我希望看到更多95后、00后回来,把老手艺变成新国潮,把老配方写成新故事。”今年端午,“叶聚兴”还与团金山区委合作,举办了“乐端午·趣金山”水岸青春市集,巧妙融合龙舟竞渡、青春经济、非遗体验、乐高积木拼搭赛等,为30余名青年摊主搭建展示与销售的平台,吸引了上万名市民前来。

其中,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孟泽远的非遗文创摊位格外引人注目。深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画多年,他将非遗文创DIY与国风瓷器相结合,带来了很多精美的花瓶、扇子、杯碟等产品,市集结束时全部成功售出。

孟泽远将安徽凤画带到上海,融合釉下彩青花瓷与金山农民画,让古老艺术以崭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他还在金山张堰文创园成立了凤画非遗工作室,为中小学生提供工笔画课程,开发“非遗+美育”课程包,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同时也探索着变现和未来的发展。“我从八岁学画,到如今已经15年了,凤画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泽远说,“把家乡非遗带到上海,是希望它不被时光遗忘。非遗不是古董,而是可以触摸的生活美学。”

村咖探路

慢生活开采者的空间实践

最近,金山咖啡爱好者圈里流传着一款名为“金山姑娘”的特调咖啡。这款以本地元素为灵感的创意饮品,出自前摇滚乐队自媒体人王家星之手。这名曾坐拥30万粉丝的视频博主,用一杯融合金山地域文化的咖啡,在金山开启了“慢生活开采者”的新角色。

2023年,王家星选择按下职场暂停键。这名痴迷摇滚乐的年轻人,带着相机奔赴全国音乐节,用镜头记录乐队演出,逐渐积累起全平台30万粉丝。但高强度的内容创作让他开始反思:“快节奏的工作像在迷雾中奔跑,始终看不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转折发生在2024年。带着对慢生活的渴望,王家星将创业坐标定在了节奏舒缓的金山区。在这里,他打造了名为“采石”的咖啡空间——这个名字源自他喜爱的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的一首歌曲,并且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开采”象征着我们生活中获取的一切;“适当的开采”代表着健康与敬畏,“过度的开采”则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走进“采石”,粗犷的水泥墙面与原木家具勾勒出原始质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株从深山运来的枯木,以及一束被精心封存的干花。“枯萎的花承载着赠花人的情意,就像时间沉淀的记忆。”王家星解释道。这些设计细节传递着他对时间、情感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在经营策略上,他将自媒体工作与咖啡店运营融合起来:“电脑一开就能处理视频业务,既不耽误咖啡制作,又能随时与客人交流。”这种灵活模式,让他在保持创作自由的同时,构建起理想的慢生活场景。

“咖啡是连接彼此的纽带。”王家星强调。这种理念吸引了大量本地年轻人,“采石”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据点。让王家星感动的是,熟客旅行归来总会带回小礼物,这种由咖啡联结的社群温情,正是他最珍视的“开采成果”。

面对金山正在推进的“村咖”计划,王家星持开放态度。他认为“村咖”的休闲属性与“采石”的品质追求并不冲突,反而能形成互补。目前,店铺已入选金山咖啡地图,但这名创业者没有设定扩张目标,而是选择深耕本地:“金山独立精品咖啡店存在空白,我们要做难以复制的‘金山符号’。”

从“金山姑娘”特调到每季更新的创意饮品,“采石”坚持现榨果汁、零添加的严苛标准。这种差异化路线,让店铺在连锁品牌包围中突围。正如王家星所说:“我们开采的不是资源,而是生活本身——健康、适度、有温度的生活。”

如今在金山,像王家星这样的“开采者”越来越多。他们用咖啡作笔,在乡村田野间书写着属于Z世代的慢生活诗篇。这些空间不仅是饮品供给站,更是承载生活理念、联结社区情感的青春坐标。


■青春经济地图

“大景区”里的烟火气和年轻力

在金山区廊下南塘村的300亩番茄田里,1998年出生的周程聪正用300个番茄品种及有机蔬菜书写着新时代新农人新篇章。这名农业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创立的“特冒头”农场,以“有机农业+文创+互联网+研学+村咖”的复合模式,将年营收做到4000万元,成为金山青春经济版图上的耀眼新星。

这幅生机勃勃的创业图景,正是金山打造“青春经济地图”的生动注脚。前期,团金山区委积极响应上海“青春小店·探潮”计划,将乐高乐园周边18个特色餐馆、非遗小店、村咖民宿等串点成线,形成Citywalk打卡线路图。“叶聚兴”“采石”等首批上榜点位,已通过大学生青春推介官“团团探店”短视频计划、“心动de村咖”集章打卡等活动实现流量破圈,让郊区青春经济的独特魅力触达更多都市青年。

“田园风与松弛感是金山的核心竞争力。”团金山区委书记乔楚指出,这片广袤土地正孕育着不同于市中心的活力生态。为系统化推进青春经济发展,团区委正策划发布覆盖全域的青春经济街区地图,通过种草点位、主题打卡线路等可视化工具,展现金山区青年人才集聚计划以及青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政策赋能方面,金山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文旅赋能深化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促进消费提质增效升级扩容的意见》,明确树立“金山大地就是一个大景区”的发展理念。团区委同步开通“未来田园赛”“青春小店赛”两大赛道,结合1+X+Y人才政策体系中的“梦创工坊”大赛,三年来已吸引300余个项目参赛,培育出“特冒头”等首批“新农合伙人”基地。

2024年年底,“特冒头”成为金山区首批“新农合伙人”基地。除了向五星级酒店、米其林餐厅供货,最近,“特冒头”还在商超City Super开设了番茄蔬菜专柜,将农产品卖到市区线下。为了融入金山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大格局,周程聪还在尝试“一日农场农夫体验”研学课程、城市家庭花园/菜园定制化种植服务、农业爱好者社群等新产品、新服务,努力推动农场的多维升级发展。

团金山区委班子成员今年深入商圈、园区、乡村开展42场次调研,与青年创业者、消费者面对面交流。依托金山区第15期青年干部培训班设立的“金山区发展青春经济的瓶颈及对策研究”专项课题,已形成涵盖消费环境优化、新兴业态培育等五大领域的建议方案。在政策与服务的双重驱动下,多个街区推出青春市集、音乐会,通过免费摊位、流量扶持等举措,助力青年创客打通客源渠道。

“青春是金山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最活跃的催化剂。”乔楚表示,未来将深入推进“鑫引力”青年人才集聚计划,办好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短视频大赛、网格治理大赛等赛事、活动,让更多青年从金山发展的旁观者变为主理人。在这片充满可能性的土地上,让金山的青春经济如星星之火,在乡村肌理与都市脉络间勾勒出独属郊区的生态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陈嘉音

策划:高玲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