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回乡创业,第16代“守宅人”让上海百年绞圈房焕发新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浦东周浦镇旗杆村有一座顾家老宅,这是一座标准的上海绞圈房,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
2019年,作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这座老宅被修缮一新,目前由顾氏后人居住维护,并融入茶咖馆等现代功能,实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而这“守宅人”兼“主理人”,正是顾家第十六代后人顾心瑶,通过青年创新激活老宅文化,她就这样翻开了振兴乡村的新篇章。
放弃市中心“铁饭碗”辞职下海振兴乡村
烈日下,原本沉寂的顾家老宅,在茶咖香和烟火气中“醒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老宅看到,这里保留了绞圈房“四面有房、庭心居中”的原始风貌,一砖一瓦又仿佛时光流转,其间,藏着一家“顾氏老宅私家茶咖馆”。
“轻煮岁月慢煮茶”,庭院里支起这样一条帷幔,也是顾心瑶眼下的生活写照。别看这家私家茶咖馆“养在深闺”,今年3月才刚开业,却已经位列“迪士尼片区咖啡热门榜”第1名。
这里距离迪士尼有2公里,年轻人为何喜欢来这座老宅打卡?“这里远离喧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节奏都变慢了。坐在包房特别安静,适合放空,饮品点心颜值特别高,拍照打卡很出片,不用到苏州也可以买到花朵冰淇淋。”茶友Judy给出答案,“现在的农村真是建得越来越有意境了!”
“这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滇红茶,配上七年陈的新会陈皮,口感香醇。”85后顾心瑶,身上透着书卷气,只见她摆开一套中西合璧的茶点,取出针剪给一个茶果子的花瓣做最后的定型。“这套茶点颜值和口感都在线,最受年轻人喜爱。”
十多年前,顾心瑶还在市中心一家事业单位捧着“铁饭碗”,只因自己是学设计的,工作内容却是拆广告牌,便决定辞职下海创业。她说,自己更适合当一名“手艺人”。
初次创业,顾心瑶就是做点心的,为此,她还特意拜师学艺,学做中国传统茶点——果子。
茶果子以白芸豆为主要原料,经历蒸煮、调味、造型等工序,最终形成甜而不腻的口感。 顾心瑶制作的茶果子宛如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中式点心注重口感,西式点心注重外观,我就将两者结合起来”。顾心瑶的另一个身份是:非遗茶点传承师。
创业的第一站是在新场古镇,那边南街有很多手艺人,是她喜欢的氛围,她在热闹的北街开了家“私家茶点”,专门定制糕点,给客户做宝宝宴、婚礼的茶歇。“我们当时的招牌就叫‘私家茶点’,现在的新场古镇已经是沪上网红打卡地了,我们的招牌好像还挂在那里。”顾心瑶有几分小小的得意。
青年创业不是对老宅的“闯入”而是焕新
振兴乡村,始终根植在顾心瑶的心间。因此,当她听说家乡旗杆村村委计划改造顾家老宅时,刚生完二宝休息在家的她立刻站了出来,一起出谋划策。于是,左右对称、庭心居中、腰沓门、戧篱笣、墙门间……传承了十几代人的老宅,就这样“修旧如旧”地被保存下来。
老宅之于顾心瑶,不光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抹乡愁。
顾心瑶向记者展示了顾家的家谱,那上面有她,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那时她的名字还叫“晓莉”。
绞圈房是江南民居的活化石,顾心瑶坦言,老宅传承着顾氏的家文化。老宅本身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文化做好了,也能带动经济,振兴乡村。作为顾家后人,她主动承担起老宅内公益展厅的维护,与村委共同守护这份家业。
“青年创业不是对老宅的‘闯入’,而是让历史保护建筑重获‘新陈代谢’的能力。”顾心瑶认为自己不是单纯地在做商业体,而是在守护繁华城市在乡村遗留的“世外桃源”,让来老宅的每位游客,既能“触摸”历史,又能感受时尚。
那么,如何让老建筑焕发新业态?顾心瑶发挥自己学设计的特长,动了不少脑筋。 老建筑不能打钉子,不能起锅烧油,连空调都只能用移动的。为此,她和团队在软装上下功夫,无论是桌椅、灯饰,还是隔断,甚至是茶桌上的桌旗,无不既致敬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就连前台,都是古早茶楼的气韵。
今年3月,顾氏私家茶咖馆正式开张那天,来了很多亲朋好友,最远的从宝山赶来,只为一同见证老宅焕新。大家像是回到“小时候”的地方,一起诉说着家长里短、童年往事。而新生代的年轻人则对老宅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远道而来“去班味”。这让顾心瑶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一颗海盐柠檬元气茶、特色雪花冰、繁花冰淇淋……炎炎夏日里,精准击中年轻人的味蕾,又不失传承:土灶柴火菜饭同样很受欢迎。为此,她还专门在老宅展示了不少年轻人没有看到过的土灶。
“我们周浦有一个市级非遗叫三阳泰糕点制作技艺,像麻酥糖、麻花、椒桃片、米花糖,其实都还蛮好吃的,但是竞争不过西点面包。”顾心瑶一直希望“守正创新”,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糕点,“比方说,原先都是用白砂糖制作的,现在不符合年轻人的需求了,他们需要低脂、健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替换成低糖。还有外观,中式糕点在颜值方面还是略逊一筹,所以我想能否把西点的颜值融入中式点心中,就像茶果子一样做出漂亮的造型来。”
茶咖馆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十点到下午五点半,因为老宅还居住着一位顾家百岁老婆婆。这位百岁老人,已然是顾家老宅的“镇宅之宝”,天气凉快的时候,她会坐在庭心,愉快地跟访客合影,看到拍照打卡的年轻人,也会乐呵呵地问上一句:好白相哇?
“接待大家参观老宅,喝个下午茶,聊聊绞圈房文化,这只是我们的1.0版。”对于老宅,顾心瑶有太多的规划,“接下来,我们还计划推出各类非遗手作体验课,把老宅打造成非遗传承交流的平台,做成浦东乡村文旅研学的必经之地。未来,希望能孵化出两三个结合当地非遗的文创品牌。让老宅的文创产品,代替老宅‘走’出去,影响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让更多这样的老建筑被看见、被保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