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抗战期间的“大先生”风骨,电影《坪石先生》来沪路演获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西迁粤北坪石镇,黄际遇、杜定友、卫梓松等30余位在日军炮火中赓续文脉的教育先贤,谱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聚焦这些“大先生”的历史传记电影《坪石先生》,8月12日晚来上海路演,制片人李竞、导演甘小二、主演颜秋越、蒋中炜等主创人员现身国泰电影院,遇到很多激动不已的观众——剧中先生们的风骨,感动了无数人,而知名演员谢君豪饰演的黄际遇教授,更让观众盛赞“眼角皱纹都是戏”。
讲述80年前那段动人的文脉延续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黄际遇说‘有青年才有未来’,今日我依然坚信!”导演甘小二在采访中剖白创作初衷。
甘导说,拍这部电影不为讲大道理,只想讲讲在炮火连天的那些日子里,一群书生选择了“守住”的故事。《坪石先生》以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迁校办学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还原了一群教育大家在烽火中坚守教育阵地、延续岭南文脉的传奇故事。影片打破传统抗战题材惨烈叙事的定式,以独特的“知识救国”视角填补了华语电影中知识分子抗战的叙事空白——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院校师生辗转迁徙至粤北坪石,在日军轰炸与物资匮乏中坚持办学四年。然而,战争的硝烟从未散去。1944年冬,日军的再度逼近,对坪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何去何从的难题,再次摆在所有师生面前。
前半部分平静的坪石小镇,与后半部分的战火纷飞形成强烈对比,每个人都在讨论着“是否留在坪石”,最后做出自己的抉择。先生们将“离开坪石”的机会,换成了一箱箱书籍和设备的转移。他们用生命守护文脉,用知识拯救中国。
片中,杜定友以命护5万册典籍南迁;卫梓松拒降日寇慨然赴死;音乐家黄友棣于轰炸中奏响《杜鹃花》凝聚人心……在风雨飘零的年代,每个人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都在“救亡图存”的路上交汇,共同编织起一部关于抗击外敌、保存文脉的壮阔史诗。
“坪石先生不是符号,他们有血有肉有日记!”为还原“坪石精神”,甘小二作为影片编剧之一,以学者特有的严谨考证这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创作团队耗时6年,研读黄际遇的日记、卫梓松的手稿、杜定友“图书馆木箱化”档案,走访粤北3县6镇18村,11次勘景打磨剧本。
在制作方面,剧组更是追求极致还原。为重现烽火学堂,美术团队在韶关武江畔拓荒6亩河滩,依建筑大师虞炳烈图纸,用竹木树皮1:1搭建5栋校舍。服装道具亦考据严谨,连黄际遇长袍上的粉笔痕迹都细致呈现。甚至精确到中山大学的新年音乐会曲目单。
有上海观众观影后如此点评影片的亮点:“用细腻精致的笔触去呈现一段宏大的叙事,细节真实走心,故事虚实结合得很巧妙。”
观众点赞谢君豪“连眼角的皱纹都在演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影帝谢君豪在影片中饰演数学泰斗黄际遇。当初是如何找到谢君豪来出演的?导演甘小二透露,他们是拿着黄际遇教授的一张珍贵照片,去找一位“尽量跟他长相相近”的演员,最终锁定了影帝谢君豪。谢君豪被这一角色与这段历史深深打动,称黄际遇为“穿长衫的英雄”,不仅愿意倾情出演,更在进组前主动将两鬓头发剃短,以求从外形上更贴近这位传奇学者。
在路演现场,上海观众点赞谢君豪的演出“连眼角的皱纹都在演戏”,称谢君豪呈现了黄际遇先生与子女爱徒间冲突的种种挣扎纠结,尤其是悲愤无奈时的手写书信,先后两次声情并茂的长篇诵念,都令人印象深刻。
而谢君豪则在早前的采访中透露,虽然一开始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但他很快发现,其实黄际遇这个人物是很丰富的:“我之前不认识这位教授,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通过导演写的剧本,读完剧本之后这个人物让我很感动,除了是因为他很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他作为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他在战火中坚守、传承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脉,带着一群学生和一群坪石先生在坪石这个地方重建校园的精神是令我很感动的。之后,在慢慢阅读剧本、了解黄际遇教授的过程中,我觉得他好厉害,数学里面的代数学、几何学、微积分基本上都是黄教授带进来的,除了数学之外,他的骈文、书法、下棋、踢球都很厉害,他不只是一个埋藏于书房的一个学究,他还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一个人物,所以我越翻查他的资料,我就越有兴趣这个角色,我觉得可以学到很多,我越了解越觉得这个人物不简单,我就觉得可以尝试去演一下。”
谢君豪特别强调,黄际遇身上有一种岭南文人骨子里的傲气——他们用学术抵抗炮火,用教育重整河山。“能饰演这个人物,我感觉是我的荣幸”,为塑造好黄际遇形象,谢君豪苦学骈文,将这位“文理贯通、刚柔并济”的传奇学者演绎得入木三分。
作为华语影坛鲜见的知识分子群像传记片,《坪石先生》不但集结谢君豪、王宏伟、蒋中炜等实力派演员,更有颜秋越、叶语霏等一众青年演员,超高角色适配度将80年前的战时大学校园生活以及师生们的所思所想,具象化为银幕上令人动容的群像。
颜秋越饰演的黄际遇的得意门生邱扬,亦为影片增添了别样的意义。作为从香港来坪石求学的天才考生,邱扬勤勤恳恳、尊师重道,却也会为“何以报国”的问题与老师黄际遇争论激辩。以生命保护5万册典籍迁徙的中大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则由实力派演员蒋中炜饰演。在上海路演现场,两位演员的表现也得到上海观众的肯定,“杜定友馆长那种‘书痴’的纯粹的执念演绎得很好”。
据悉,该片将于8月15日全国公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