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21组亲子家庭同溯红色基因传承:从“半条棉被”到民族企业的匠心之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受访者/图
8月17日,记者从奉贤区西渡街道了解到,街道团工委推出“一条被子的情怀”奉贤区队队营西渡专场活动,21组亲子家庭走进水星家纺生产中心和研发中心。
“蚕丝有4个等级,大家可以触摸体验下它的柔软度”,芯被生产部主任顾承兵现场介绍被子的生产制作过程,小朋友们专注聆听,家长们举着手机记录。另外,活动还开展了“强国有我”微课堂《“半条被子”的温暖》,将矢志为民的初心之路与民族企业的匠心之路巧妙衔接。
“1934年长征路上,三位女红军把唯一棉被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徐解秀……”待问中学学生、奉贤区第七届红领巾理事会理事成员徐子淇讲述了“半床棉被”的红色经典故事:“60多年后,老人徐解秀说‘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微课堂结束后,盛大花园小学学生杜晨薇说:“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的艰难和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活动现场,每组家庭还获赠《半条棉被》图书,并受邀加入团区委发起的“可言读书会”21天打卡挑战,通过阅读深化红色记忆。
在水星家纺技术中心的参观大厅,水星家纺党委组织委员、技术中心高级主管徐义平为孩子们讲述企业发展史、技术创新历程。“让更多人看见科技如何温柔地拥抱生活是很有成就感的事。看到他们从好奇到赞叹,从陌生到理解,我介绍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藏在日常里的用心。”她感慨,“这些孩子是未来的创新者,他们的专注与好奇,让我更坚信科技能让生活更温暖。”
“我在现场看到了棉被是怎么生产的,包含着很多项严格工艺。后来又在研发中心知道了棉是如何研发的,明白从小品牌到知名品牌离不开研发人员的努力奋斗。最后在红领巾议事会里聆听了三位红军女战士间半条棉被的温暖,希望以后还能继续更多这类参观学习活动。”华亭学校学生顾龙俊霄收获颇多。
“感谢组织活动和带队的老师,给我们孩子和家长一次特别的体验。”活动结束后,一名家长说。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前教育大三学生吴雨菲报名担任了此次活动的带队老师,并表示,“‘队队营’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还可以学习到课堂外的知识,培养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表达的学习态度。还能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打破队员之间的社交壁垒。”
西渡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团工委结合新兴领域团的建设,链接园区企业、乡村创客等资源,融入奉贤区“队队营”活动品牌建设,推出“遛湾趣”西渡专场活动。活动共有7场,另外还有“爱马仕葡萄诞生记”“趣味农场大作战”“人形机器人基地”“Tao宝浦江”“邂逅两千年瓷器之美”“走向世界的竞赛头盔”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