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放下“卷实习”的焦虑,先从有的放矢开始
2025-08-20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早上7点赶地铁去实习单位,中午啃着面包做带教老师要求的PPT,晚上回宿舍还要补白天落下的课程,这就是我最近的日常。”近日一位大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聊起了自己的实习状态,言语间带着一丝疲惫。

当下暑假已经过了大半,许多大学生整个假期都在为实习奔波,甚至有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每个暑假都在实习。有学生曾在网上发帖表示,自己原本想在朋友圈分享假期旅游的经历,结果发现同学的朋友圈都在贴实习日常,“让自己有了深深的负罪感”。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就业压力带来的实习焦虑。对应届毕业生而言,实习经历是补齐“工作经验”短板的途径。大多数企业在岗位招聘时都要看学生的实习经历,对毕业生有“即插即用”要求的公司不在少数,导致学生们把实习“卷”得飞起。

除了焦虑于实习数量上的比拼,大学生们也在为实习质量着急。有的虽然抓住了实习机会,结果却是与自己专业不匹配的岗位,在工作时有心无力;有的短期实习仅仅几周时间,刚刚摸清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结果时限已到;有的带教老师忙于本职工作,无法对实习生进行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多被安排打杂任务……学生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了难得的暑假,只为了在简历上多添一笔,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值得?

实习的初衷是检验自己学习的水平,了解市场现状,提高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一次专业对口、过程充分并且有成果的实习经历,要比多次碎片化的低效实习实在得多。即便是拼简历的现在,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专业度,而非简单的劳动积累。

在参与实习前,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被卷入实习之困。可以多向实习指导教师、学长讨教求职经验、沟通技巧,掌握更多翔实信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必急于求成,平衡好学业和实习的关系,夯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避免陷入刀还未磨好就盲目“砍柴”的窘境。

在寻找实习机会时,不必一味追逐热点行业,冷门公司也有机会。有学生就分享经验,虽然公司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实习机会,但可以留意招聘信息,从中了解缺乏人手的情况,提高入职实习的概率。学会在实习“飞卷”的焦虑中保持清醒的认知是必要的,不必为了急于寻求实习机会而自降标准,这样反而助长了企业将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态度。

在有效实习中磨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应变能力和责任意识,这才是伴随一生的核心竞争力。与其被实习焦虑裹挟,不如勇敢拒绝“将就心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真正提高自身能力的实事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