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迎来新生报道日,迎新礼物都好想拥有!
2025-08-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暑气未退,已有高校新生来报道了。8月20日起,上海财经大学迎来新生报道日,2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生齐聚上财校园,满怀期待与向往,开启人生的新旅程,从学校到各级学院也带来了种类丰富的迎新礼物。

“种子扇”成为新生第一份见面礼

“嗨,同学,需要帮忙吗?”身着红色T恤的迎新志愿者化身“第一站引路人”,为初次邂逅大学校园的新生同学提供热情帮助。数百个忙碌的身影,早早值守在国定校区、武东校区、武川校区,形成了无缝衔接的温情服务网。

除了在校内坚守岗位的志愿者,还有许多志愿者前往地铁沿线,早早等候在国权路站和校内地铁站,为乘地铁来学校的新生们提供转乘、出站指引。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组建高效、热情的后勤迎新志愿服务队,从校门到宿舍楼,后勤师傅载着新生大件行李来往穿梭。还专门安排后勤保障人员在迎新区域内动态巡逻,对手推车进行集中收取、高效调度,确保了小推车“随需随用”,极大方便了新生们自行运送行李。

由于天气炎热,后勤管理部门联合各校区物业早早熬制了冰爽解渴的柠檬水、清香醇厚的大麦茶等消暑饮品,在多个点位设立“清凉补给站”,为往来穿梭的新生、家长以及工作人员送去一份及时的清凉。园区内还设有便民服务点,无论是配钥匙、熨烫衣物,还是其他生活咨询,都有后勤人员耐心、专业地提供帮助。这些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新生们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与便利。

迎新点放置了学校为2025级新同学们准备的种子扇,扇面之上,“苏小菲”猫咪IP灵动跃然,用憨态可掬的萌趣模样,为这份迎新礼物注入满满的亲切感。而它的特别之处,更藏在扇面本身——采用环保种子纸精心制作,纸张纤维中悄悄裹着生菜、薄荷、芝麻菜、太阳花、小雏菊等不同植物的种子。

想解锁这份惊喜?只需将纸张撕碎、埋入土壤,再浇上适量清水,便能静待绿意萌发。开学季的这份种子纸扇,不仅是夏日里的一抹清凉,更是一份“种下希望”的约定。它想轻轻告诉你:“允许自己慢慢发芽”。成长从无统一的时间表,正如种子破土需要时间沉淀,新的旅程中,不必追赶他人的脚步。带着这份等待的耐心,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一步一步稳稳向前,属于你的绽放,总会在恰好的时刻到来。

“签到树”“时空隧道”等迎新巧思多多

在公共管理学院迎新报到现场,也特别设置了一棵寓意深远的“签到树”,新生将自己的名字写于叶片之上,再嵌入树形空心木板中,仿若片片新叶汇集成大树,象征着每一位新生正融入学院大家庭,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片沃土上汲取智慧养分,绽放青春华彩。报到现场还有干花书签手工制作环节,新生可亲手将永恒之花凝于书页之间,制作一枚独一无二的青春印记,留存初心的温度与记忆。

学校各学院都有自己的迎新巧思。会计学院精心推出“探寻会计百年”“洞见会计新声”等迎新活动。无论是在百年会计学科史的“时空隧道”中感悟历史,在“会计新声”合影板前畅想未来,还是在快门声中与家人定格初见上财会院的珍贵瞬间——每一处场景都成为新生大学生活的起点。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为新生准备的大礼包中包含了纪念T恤、定制纪念杯、笔记本和签字笔套装等丰富物资,承载着学院对新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福。整点时段,学院组织开展“新生校园行”活动,由高年级同学分批带领新生及家长实地走访校园,介绍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重要场所,帮助新生快速熟悉环境、融入大学生活。

外国语学院为2025级新生准备了集学习、生活、文创于一体的“新生大礼包”:“智慧土壤”推荐书目、“立足外院、语通世界”院服、“思想足迹”U盘、“海纳百川”马克杯,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同时也让新生们在进校时就能体会到学院对大家的温暖心意。

数学学院迎新活动巧妙凸显学院特色,将数学公式元素自然而巧妙地融入每一处细节:为新生们量身定制的“数通古今,学达中外”迎新帆布包,采用耐磨透气的优质面料,搭配红色飘带更显精致;防滑防水的加厚鼠标垫上,印着由几何图形与经典公式组合而成的独特纹样;简约舒适的纯棉院服,胸前绣着象征数学学院的院徽;质感厚重的金属签字笔笔身刻有学院标志;还有信息详尽的实验班选拔申请表,共同构成了这份饱含心意与巧思的新生大礼包。

此外,学院提前制定了涵盖学业规划、生活适应、心理疏导等多维度的本硕迎新计划,为每位新生配备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这些班主任将通过个性化、常态化的指导,为同学们在学习科研、日常生活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支持。问及对于大学生活的期待,前来报到的数学学院新生刘同学表示,“希望能在大学有一个更好的表现,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遇见更多的朋友,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让自己的这四年更有意义。”

数字经济学院的迎新报到现场,伴随着旋转的光影,学院吉祥物在一台“全息风扇投影仪”上立体呈现,这只吉祥物由AI平台设计,科技与青春结合气息扑面而来,让新同学们在第一天就感受到数字经济时代的独特氛围。此外,本次迎新学院还启动了“新生班助”计划,班助由本硕博阶段优秀的学长学姐担任,为新生答疑解惑、传递经验。通过这一模式,学院希望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共同打造学院积极、创新、互助的学习氛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