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数据交换量约5.8亿条!徐汇探索如何让数据“活”起来
近日,首届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活动——“上海市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全域赋能行动专题培训会”在徐汇区数链空间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数据集团与徐汇区数据局联合主办,致力于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难题,吸引了包括瓴羊智能、商汤集团、才月科技、三大运营商(中国联合网络通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在内的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代表参与。
活动现场
“徐汇区率先举办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x可信数据空间’为主题的培训,对推动政策落地和提升区域数据应用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开场,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协同发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解决数据‘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的痛点。”
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徐汇区依托区数据创新实验室等平台,推动数据红利转化为产业动能,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徐汇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把握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大势,“乘势而上”“借势而为”“强势出击”,破解当前公共数据资源利用存在的难题,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更好地服务企业。
保障数据“供得出”
释放要素价值
面对公共数据领域“数出多门、有用无数、有数无用”等现象,尤其是高价值敏感数据难以安全释放价值的问题,徐汇区正通过深度释放数据红利,拓展数据产业生态,培育新兴企业集群,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据动力。预计到2026年,该模式将带动区内数据产业规模增长20%,惠及中小微企业超500家。
专题培训环节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专题培训环节,上海数据集团运营专家夏佳斌介绍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推进情况。据了解,徐汇区今年率先在全国完成了首批11个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理、卫生、体育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彰显了区域创新突破的示范作用。
此外,依托《上海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和区块链技术,上海搭建了全市统一的数据基础设施,构建了规范的授权运营体系。该体系解决了数据“供得出”的问题,确保高敏感数据在安全合规框架下的释放价值。面对例如“数出多门”的混乱局面,徐汇区通过分布式存储和加密技术,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动态监管。
促进数据“流得动”
构建安全基础设施
围绕数据流通难题,上海数据集团产品专家孔翎聿在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首批63个可信数据空间试点项目中,上海项目入选标志着我国在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上取得了突破。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值得信赖的基础设施”,针对性解决了“找数难”“信任难”等流通困境。通过标准化市场构建和一站式发布能力,该空间保障了数据安全合规流通,例如利用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降低泄露风险。
在此框架下,徐汇区积极探索“三体城市”治理体系,通过数据智能体、智慧有机体与价值共同体的协同,构建了覆盖经济、民生、治理三大领域的“城市数字基座”。目前,徐汇区已汇聚76个部门的4000余张数据表,累计归集数据量突破12.31PB,日均数据交换量约5.8亿条。这一基础为未来接入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提供了坚实支撑,预计2025年底将实现全域数据互联互通。
推动数据“用得好”
打造城市标杆
内容供得出,数据流得动,“怎么用好用透”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为此,徐汇区依托在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方面的基础——徐汇区数据创新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了场景对接和数据治理的共创设计平台,并成为了数据开发利用的“碰撞点”。例如,在商贸流通领域,该实验室已促成了10余家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
徐汇数据创新实验室介绍
作为全市首个实体化运作的数据创新平台,该实验室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融合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企业进入门槛,提升场景搭建效率,重点突破金融支付、城市治理、航运交通等领域的数据流通瓶颈,如通过AI算法优化交通流量预测,准确率达95%。
“实验室践行算力配套、职责分工、标准制度、安全合规及生态服务五大‘标杆点’,构建了可复用的市级标准。”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咨询总监盛涵清现场向企业发出邀请,呼吁共建徐汇区顶级数据生态“活力点”,预计年内将孵化30个创新项目。
通过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公共数据正成为企业创新的燃料、产业升级的引擎、城市治理的智脑。据悉,徐汇区计划在2025年内扩展数据创新实验室覆盖范围,并接入更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据力量。
编辑:张红叶
来源:上海徐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