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敢于“整顿职场”的年轻人怎么怀念起“职场发小”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近期,“初代同事”“职场发小”成为职场话题中的流行语。无论是朋友圈里“翻到和初代同事的合照破防了”的感慨,还是社交平台上“寻找当年一起加班吃泡面的职场发小”的话题征集,都能引来许多年轻人分享与初入职场时结识的那批同事之间的温暖故事,引发广泛共鸣。
提起95后、00后,大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敢说敢做。他们敢于“整顿职场”,对不合理的加班、无效的团建说“不”;他们也乐于“职场断亲”,主动缩减非必要的职场社交,拉开与同事的距离。可同样是这个年轻群体,为何对“初代同事”“职场发小”怀有好感,甚至主动追忆、维系这份关系呢?
答案或许藏在这两个标签的独特属性里。所谓“职场发小”,多为年轻人刚踏入职场时认识的第一批同事。彼时大家都是刚走出校园的“职场小白”,带着同样的青涩,揣测公司规则、职场生态。由于没有职位高低带来的层级压力,没有资源分配、晋升竞争引发的利益冲突,这种纯粹的平等状态,让彼此能卸下防备,坦诚交流、共同奋斗。大家可以一起为赶项目熬夜加班,分享应对客户的小技巧,在被领导批评后互相安慰、吐槽……这份情谊既有校园友谊般的纯粹性,又因同处职场而多了份共渡难关的意义,能帮助年轻人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这也打破了外界对这届年轻人“冷漠”“社恐”的刻板印象。其实,年轻人并非不需要社交、不需要情感寄托,只是他们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职场中的无效社交或带有强利益属性的人情往来,他们会选择职场断亲以自我保护。“初代同事”“职场发小”则处在能让年轻人同频共振的同温层。他们是我们在最真诚的阶段遇到的同类,见证过彼此的青涩模样,达成无须多言的默契。这恰好满足了年轻人对高质量情感连接的需求,从而成为职场社交的例外。
当然,再珍贵的情谊也难抵时光与现实的打磨。人们常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就是因为人生不可能永远如初见,才令人感叹。“初代”总会被新同事替代,随着职业路径的分化,“发小”可能踏上不同岗位、进入不同行业,拥有不一样的职场节奏与生活圈子;甚至职场上的晋升竞争、生活里的观念差异,都可能让“友谊的小船”面临考验。
不过,这不影响我们的追忆与怀念。我们念兹在兹的,或许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初见时那份不添加杂质的真诚。尽管初见终会过去,但那段共同成长、彼此支撑的流金岁月,那种纯粹美好的友谊氛围,会留存心底,成为一份柔软记忆,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给予我们温暖向上的慰藉。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