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照耀别人的“豆腐女孩”,让古道热肠具象化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曾经那个给村里老人安排天安门合影的“豆腐女孩”,近日真的带着老人们走出了大山。她用自媒体赚的钱,与老人们一起到郑州旅游,相关视频一发布,就获得超800万点赞。在社交平台上,这位来自河南的乡村博主李福贵的粉丝数已经突破千万。众人惊讶的“福贵速度”背后,是一辆走走停停的小推车,一串记录农村实景的镜头。
肩负起养家的重任,李福贵卖货而不卖惨,质朴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助人的温情一直放在心里。卖货之余,她为村里的老人们晒麦子、扫屋子,帮助他们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成了大家口中的“好闺女”。在李福贵的视频里,没有华丽的滤镜,没有刻意的煽情,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把日子过得好一点的淳朴心愿,最能戳中观众的心。
让人动容的,不只是李福贵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神奇经历,还有卖货途中的乡间百态。在这些暖心互动中,有素不相识的老人请她吃饭,也有熟客为了“和她说说话”等候许久,真实的人生何须剧本,越是真诚越感人。李福贵说自己的梦想,是想成为一个照耀到别人的人。而她的卖货旅途中,同样被乡亲们照耀着。爱的双向奔赴,在这些镜头中完美地呈现。
当代年轻人,也许与散文诗篇渐行渐远,可李福贵的镜头,就是一篇篇真实向善的乡间散文。她拍下的田间陌头和盈盈笑脸,谱写着当今中国农村的真实景象。这里有淳朴善良,有古道热肠,更有人们改善生活的念想。或许这与人们梦想中的“田园牧歌”相去甚远,可阡陌间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更能让人心生共鸣。一声声淳朴乡音,让远离家乡的打工人泛起乡愁。一分分自在亲近,让注重社交边界的城市青年们心向往之。
李福贵火了起来,有了自己的团队,但有些网友却担心,怕技术的升级添加了多余的滤镜,更怕流量的冲击洗去了原本的赤诚。互联网大潮下,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三农”领域自媒体创作者,却也充斥着为了人设而哗众取宠、为了带货而虚构苦难的剧本闹剧,这让大众更珍惜李福贵的质朴与真实。唯有真诚,才是叩动人心的力量。
天地有大美,而最美在人间。与其破解“福贵速度”的流量密码,不如读懂那声“打豆腐的来了”的真诚。期待更多“李福贵”打开中国农村的窗口,将人们“过好日子”的向往扎在乡间的泥土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