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联合清华等五校发起首届全国“AI+能源”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8月2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启动第一届全国“AI+能源”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该赛事是全国首个以人工智能与能源两大战略领域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大学生科创竞赛,旨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需求,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活力,为国家能源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产业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重塑能源领域的创新范式和发展路径。
为了响应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能源人才培养需求,今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举行的2025高校“AI+能源”学术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六所高校共同发布了“AI+能源”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倡议书,希望以赛事为载体,挖掘与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善于运用AI技术、具备能源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竞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教授领衔策划,得到了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指导与支持。国内各大高校、知名行业企业广泛响应。竞赛立足破解能源领域智能化转型中的人才瓶颈,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方式,搭建激发创新、培育人才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为发掘新一代的青年人才提供宝贵的机会,具有鲜活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实践性。
本次竞赛设置了“AI+能源科学研究”和“AI+能源工程应用”两个赛道,既涵盖了能源领域的前沿探索,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能源研究的边界,探索AI在复杂能源系统中的新模型、新方法和新范式,为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源头创新支撑;也结合了能源领域的实际需求,引领学生将AI技术应用于解决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和管理等环节的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服务,为能源领域的产业转型提供青春智慧。
获奖者的作品有望在企业支持下进一步将创新创意转化为生产现实。大赛还将在决赛阶段增设现场命题竞赛,全面评估参赛团队的AI知识与运用能力,学生在现场命题竞赛取得的成绩将作为决赛阶段专家评分的重要参考,避免竞赛作品包装,从而选拔出真正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秀人才。
记者获悉,作为竞赛的发起单位和秘书处,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全面布局和推进“AI+X”交叉学科发展战略,旨在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多学科协同共进的新生态,致力于将AI思维、AI工具、AI平台深度融入机械、船舶、能源等传统强势领域,重塑其知识体系与研究范式。学校积极探索“AI+HI”高等教育新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首批建设9个“AI+专业”,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的智慧能源工程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竞赛报名通道将于2025年9月10日正式开放,报名持续至10月18日。全国高校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通过大赛官网(https://aienergy.sjtu.edu.cn)组队参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