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金瓜、青海黑枸杞,当大学生来到田间地头形成“产学研用”的闭环
2025-08-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在崇明最北端的长江口,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崇明金瓜,变成了会“说话”的智慧瓜。今年暑假,这场名为“金田智诊”的上海商学院青年社会实践,用一部手机、一张病叶的“秒级对话”,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绿意更浓、收成更丰的全新篇章。而在青海格尔木市,学校的另一支团队关注的则是黑枸杞的产量。

把田埂智慧化作满园丰收

上海商学院“金田智诊”青年社会实践项目以“科技赋能农业,青年助力振兴”为核心理念,聚焦崇明金瓜种植中的病害诊疗难题,结合乡村振兴目标,通过“病原快速检测技术+AI智能诊断平台+产学研协同服务”的创新模式,构建覆盖“种质保护—病害预警—精准防治—产业增值”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将农户的需求反馈至科研领域,形成“产学研用”闭环。

田垄间,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金田智诊”团队沿崇明各村镇展开拉网式调研。成员们深入金瓜种植户大棚,逐棚逐垄察看植株长势,面对面记录灰霉病、炭疽病、病毒病等5类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与用药历史;现场采集叶片、茎蔓及根际土样,实时读取温湿度、光照与土壤EC值。除此之外,该团队与新疆哈密瓜培育基地进行线上交流,围绕两地气候差异下的病害流行规律开展技术交流,为后续模型校正积累跨区域数据。

农药减量带来的不只是成本账,更是崇明作为“长三角生态岛核心区”的绿色账。同学们自研的这款CNN图像识别模型已完成第三轮迭代,病害识别准确率由92%提升至96%,单张图片推理时间控制在1秒内。示范户按预警提前干预,预计平均减少用药1次,防治成本下降约20%。而即将上线的区块链溯源模块,则让每个瓜都拥有从田间到舌尖的透明身份证,把“绿水青山”翻译成可交易的“金山银山”。

当农户将病叶递到成员们手中并连声道谢时,大家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责任;当手机拍照短短几秒跳出诊断结果、种植户露出笑容时,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科技兴农”的初心,当看到农户用手机拍照就能获得防治方案,农药用量降了、亩产增了,团队成员张若怡也才懂得,这不仅是技术落地,更是青年对乡村的担当,丁小裕同样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的重要意义。

创新科技赋能黑果枸杞产业

此时,来自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杞源花青”项目团队则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为基础,对青海黑枸杞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研。

项目团队深入格尔木市,依托高原产地稀缺性、集成冻干超微粉碎、益生菌靶向发酵等专利技术,创新推动黑果枸杞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B端原料”转型,解决青海黑枸杞产业面临的“滞销、低附加值、生态保护”三大核心问题,致力于推动黑果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团队历经三年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黑果枸杞冻干全果粉和浓缩酵素液,两项核心专利技术——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β-葡聚糖和发酵型食用菌饮料制备方法,不仅大幅提升了花青素等活性成分的利用率,更将黑果枸杞从初级农产品转型为高附加值B端原料,为农户增收开辟新路径,也助力格尔木地区黑果枸杞种植业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