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6亿元!好内容撑起暑期档
2025-09-01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国家电影局9月1日发布了统计,从6月1日到8月31日,为期92天的2025年电影暑期档,总票房为119.66亿元。至此,全年电影总票房已达392.92亿元。电影热度回归的根源,在于国产片集体发力,通过讲好有共鸣、有共情的好故事,吸引了大批观众。

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在上升

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119.66亿元的总票房与3.21亿的观影总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76.21%。档期票房前五名的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28.90亿元、《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捕风追影》8.79亿元、《长安的荔枝》6.78亿元、《侏罗纪世界:重生》5.67亿元。

这个暑期档,有143部影片上映,相较往年略有增长,上映影片涵盖历史、动画、喜剧、动作、悬疑等多种题材类型。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档期内共有19部影片票房破亿元。从口碑来看,《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捕风追影》《戏台》等多部影片豆瓣评分达到或高于8分,高分影片数量较往年明显增长,上映后口碑持续扩散、多部影片映后评分上涨。

确实,在票房走势上,今年暑期档前半程表现相对平淡,大盘“慢热”。后半程国产片开始集中发力,在《南京照相馆》等口碑佳作的引领下,观众们的观影热情被点燃。从7月18日至8月25日,暑期档连续39天单日大盘破亿元。

今年的暑期档在数据上还呈现了如下趋势:票房10亿+的影片有2部,数量与去年持平;尽管过亿影片数量有所减少,但5-10亿腰部影片数量同比增加。“超级大片”数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热度,这也对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体质量、成本控制、市场定位将更加重要。

优质内容永远为王

今年的暑期档表现,在行业分析人士眼中要好于预期,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为“市场表现稳中有进”。这要归功于优质内容的供给——讲好故事,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暑期档,一批抗战题材电影登陆院线,其中的典型作品《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街头巷尾尸横遍野。吉祥照相馆内,七位普通百姓从被迫冲洗日军暴行照片到冒死传递“不许可”底片,让罪证照片冲破封锁传向世界。面对日军的暴行,他们用“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传递出战乱年代普通人对家国的眷恋与守护。从个体觉醒到群体抗争,他们用生命守护真相与山河尊严。

这部影片的故事让人动容,就像演员所说:看完这部电影,从影院走出来,踏上岁月静好的街道,更能感受到当下的和平有多么珍贵。申奥导演在该片中有了非常朴实的拍摄手法,没有花哨的特技,没有炫目的场面,就本本分分地把那段历史的苦难和人性的温暖讲述了出来。该片后期登陆海外市场时,很多外国观众也同样被故事中的人性打动。

“内容为王”,这是影视行业一直在强调的核心。主题完全不同的《浪浪山小妖怪》,能成为这个暑期档的“黑马”,同样是因为老实本分地讲好了一个故事。这部从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里的《小妖怪的夏天》走出的故事,主创团队并非简单地拉长剧情,而是围绕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四个浪浪山的小妖怪展开,它们不甘于在浪浪山平庸度日,决定组团假扮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这一设定既巧妙地借助了《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经典IP,又从小人物的独特视角出发,完成了对现实生活的映射,极易引发观众的共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像是人生境遇的起起落落,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行业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电影行业是非常市场化的行业。今年暑期档的热度,也同样体现了市场的自我调整,此外,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也在今年的暑期档发挥了作用。

今年,不少观众发现,看电影的票价降低了。前两年诟病的“涨价”问题,市场自己进行了调整——记者获悉,今年暑期档不少片方下调发行结算价,平均票价同比下降8.8%。查询猫眼专业版数据可知,2023年和2024年的平均票价均为40.8元,而今年则降到了37.2元,基本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一两块钱的平均票价在数据上可能不是很引人注目,但它可以给观众造成电影“涨价了”“降价了”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电影消费冲动。

此外,今年是国家电影局推动的“电影消费年”,全国各地都在陆续发放电影消费券,惠民补贴进一步提升观众购票优惠力度,这与“好口碑电影”形成了互补,成为这个暑期档票房走高的“双引擎”。

在今年的上影节期间,不少电影行业大咖都在强调,未来动画电影可能会在整体票房中占据主流地位。确实,今年暑期档尽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喜剧类型来支撑,但继《哪吒2》之后,《浪浪山小妖怪》引爆话题热度,以及《罗小黑战记2》也取得不错票房,都证明了随着青年一代的成长,动画电影潜力无限。

另一个市场新动向同样值得关注。“非票收入”是电影行业近年来的高频词,意味着在票房之外,电影作为有影响力的优质内容,可以带动文旅商体展的融合发展。这个暑期,跟着电影去旅游成为热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南京照相馆》出圈后,作为拍摄的主要取景地,位于松江区的上海影视乐园迎来了无数游客,他们刚看过电影,马上就来到片场亲身感受,不少游客观众表示,震撼、身临其境是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亲眼看到战争的伤痕让他们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视。而沉浸式体验也将成为潮流,上海影视乐园基于《南京照相馆》实景拍摄地打造的沉浸式爱国主义实景教育项目《南京城下》即将上线,游客能走进《南京照相馆》的故事世界,化身抗战救亡团成员,深刻感受那段岁月。

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有高低起伏,电影市场也不能例外。而这个暑期档的“先冷后热”,也促使了行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核心价值所在,为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