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映警蓝,这对民警师徒如何接力做到辖区“零投诉”高满意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当上海郊野的晨光还裹着几分微凉,青绿的枝叶上凝着的露珠尚未坠下,社区民警赵丹杰已经站在农村自建房门口,耐心地帮助居民下载和讲解“金护”反诈软件。身旁的95后新警胡刘帆手里拿着笔记本,笔尖飞速移动,眼神里满是认真。
从军营的“橄榄绿”到“警察蓝”,胡刘帆今年3月刚踏入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廊下派出所,便与扎根社区多年的赵丹杰结下师徒缘。一场满是烟火气的“传帮带”故事,就这样在巷陌间悄然展开,见证着年轻民警的蜕变与成长。“社区工作没有捷径,就是靠双脚和真心。”胡刘帆说,这是师父赵丹杰常对他说的话。赵丹杰将经验酿成“养分”,浇灌着徒弟的成长,让辖区保持“零投诉”和高安全感与满意度。
初入社区遇“领路人”
“三步走”带教拨开迷雾
带着两年军旅生涯练就的硬朗,1998年出生的胡刘帆换上警服时,却第一次尝到了“手足无措”的滋味。“在部队,目标清晰。可到了社区,张家漏水、李家争地,事儿又杂又碎。”胡刘帆向记者回忆道,师父能熟稔地和种菜的阿姨唠家常,准确说出哪家老人需要定期代购药品,哪家孩子刚踏入小学校门,这份“了然于心”让他既羡慕又焦虑。
赵丹杰看出了胡刘帆的迷茫,没有太多说教,而是把一本泛黄的辖区台账递到他手里。“走,咱们先从认路认人开始,社区工作的根,就在这一条条巷子里。”为了让胡刘帆尽快适应角色,赵丹杰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带教计划。
第一个月是“带着干”,赵丹杰亲自上手,让胡刘帆在旁观察学习,从熟悉辖区地图、梳理居民信息等基础工作做起。他带着胡刘帆一条路一条路地走,一户户人家地认,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居民的情况都讲解清楚。
“师父总说,只有把辖区情况摸透了,后续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胡刘帆说,他和师父的脚步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也让他对社区警务工作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段时间,赵丹杰会带着胡刘帆一起整理台账,每登记一户信息,就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一段故事,“这家之前因为自留地闹过矛盾,后来我们协调着画了分界线,现在两家还经常互相送菜。”
到了第二、三个月,师徒带教进入“一起干”阶段。赵丹杰开始让胡刘帆主导处理事务,自己则在一旁辅助,及时纠正偏差。遇到邻里矛盾,赵丹杰会先让胡刘帆尝试沟通调解,事后再详细为他讲解每一步的意图:“怎么听出双方的弦外之音,怎么找到矛盾的平衡点,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三个月后,赵丹杰便放心地“看着干”,让胡刘帆独立处理社区事务,自己在背后把把关,事后一起复盘总结。这套循序渐进的带教方法,让胡刘帆“做中学、学中做”,快速掌握了社区警务的核心技能。
实战中传承“传家宝”
用双脚和真心践行为民初心
“做社区民警,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心才能换真心。”这是赵丹杰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多年来的行动准则。而这份“真心”和“勤走动”,也在一次次实战中,深深烙印在胡刘帆心里。
今年夏天,社区里两户老邻居因为翻建新房的事闹得不可开交。一户人家把砂石建材堆满了公共区域,不仅影响了另一户的出行,还堵塞了排水,双方矛盾持续了大半个月,情绪都十分激动。接到求助后,赵丹杰和胡刘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赵丹杰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带着胡刘帆仔细勘察现场,甚至踩着砂石堆查看排水情况。
“师父当时告诉我,处理纠纷不能只听双方的说法,要自己摸清实际情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胡刘帆回忆道。随后,赵丹杰把两家人请到一起,真诚地说:“老哥俩,咱们今天不吵,就想办法既让房子顺利盖,又让邻居好走路。”他提出了具体方案,还当场联系村委会协调解决排水问题,胡刘帆则有条不紊地与村民沟通后续垃圾清运的具体时间。
师徒俩的尽心尽力,渐渐抚平了两家人的火气,最终达成协议,当天就清出了通道。这次经历,让胡刘帆深受触动,“基层警务不是‘和稀泥’,而是要用真心和智慧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师父用行动教会我,如何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
在师父的影响下,胡刘帆也渐渐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反诈宣传时,他会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调整宣传方式。遇到老人时,他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办理证件。他的手机里,加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微信,居民们遇到问题,也愿意第一时间找他帮忙。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胡刘帆早已褪去了初为社区民警的青涩,逐渐能独立处理社区里的大小事务,成为了社区居民眼中靠谱的“小胡警官”。而赵丹杰看着徒弟的成长,也深感欣慰,“小胡把部队的好作风和社区警务的职责完美结合,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从“带着干”到“独立干”,从迷茫无措到独当一面,胡刘帆的成长离不开师父赵丹杰一次次的行动指引。在社区基层警务的道路上,赵丹杰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对待每一位群众,而胡刘帆则接过师父手中的“接力棒”,带着这份责任与初心,继续守护着社区的安宁与温暖。这对师徒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份“传帮带”的力量,也将在更多基层民警中传递下去,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