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携手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9月9日,“红动沪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展开,此次,上音携手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
沪盐两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广泛的联系互动,盐城也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未来,双方将围绕红色音乐文化研究、艺术创作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思政课堂从校园拓展到历史现场,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新四军革命精神,从党的辉煌历程和英雄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艺术创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在文物资料和书籍捐赠仪式上,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五师分会副会长王毅,新四军老战士、上海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孟波之女、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副会长孟惠惠,新四军老战士、原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铭纲之子林青分别向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捐赠文物和史料书籍。这些藏品将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为研究和宣传新四军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共盐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卫红表示,期待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上海音乐学院与盐城的交流与合作,一起书写属于盐城、属于上音的光荣与梦想。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汤隽杰表示,上海音乐学院建校98年以来,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红色”就是上音人的底色。在中华民族最为危难的关头,在老校长萧友梅先生的带领下,上音师生用歌曲唤醒民族抗日的觉醒,出版了中国最早的革命音乐集《革命与国耻》。老教务长黄自先生以一曲《抗敌歌》,发出了“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的奋起抵抗。上音人冼星海先生在延安窑洞中谱写了《黄河大合唱》的不朽篇章。老院长贺绿汀先生以一曲《游击队歌》,生动展现了“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斗志和信念。周小燕先生以一曲《长城谣》点燃了全民抗战的炽热决心。随着“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即将成立,学校还将持续用好新四军历史这一生动教材,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更好推动“音乐思政”育人模式走深走实。
红色故事代代相传,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当日,盐城市淮剧团带来淮剧《宋公堤》选段,以地方戏曲形式再现了革命历史故事,韵味悠长,感染力十足。上海音乐学院师生精彩演绎了《梁祝》《游击队歌》《灯火里的中国》等经典音乐作品。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带来的思政课展演《淞沪抗战英烈姚子青和宝山保卫战》,通过深情讲述,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英烈们的家国情怀。新四军纪念馆展演的红色情景剧《是皮箱是微光》,通过戏剧形式生动再现了新四军革命历程中的感人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