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何以成为全球“端到端灯塔工厂”?走进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去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第十二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共有22家工厂加入全球灯塔网络。其中,来自中国的工厂数量最多,有13家。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位于上海的普陀工厂——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成为2家“端到端灯塔工厂”之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9月10日随“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直击“端到端灯塔工厂”智能车间
走进施耐德电气智能生产车间,强烈的ai感扑面而来。在5G摄像头监控下,搭载着托盘的大小机器人不停地穿梭在走道上,满载出去,驮着空托盘再回来,形成循环。“路径阻塞,请及时离开障碍”,遇到路人机器人还会提示避让,并自主绕行。
施耐德电气普陀工厂是关键工业控制元件的生产基地。随着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工厂过去4年订单激增,产品种类翻两番,但也面临供应链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挑战。为应对挑战,这家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厂”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机器学习(ml)、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自动化与物联网(iot)等先进技术,从产品研发原型设计、柔性化智能生产、预测性维护运维到端到端供应链协同等核心环节全面革新,贯穿研发、采购、生产、交付等关键环节,塑造了高效敏捷的端到端价值链。
“AI深度学习更加贴近人类的感觉,柔性化智能生产可以切换生产线,更加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工程师介绍说。
面对产品种类激增4倍的生产挑战,工厂创新部署了第三代全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快插接口设计,产线可即插即用自由重组。四轴机器人灵活供料、AI视觉质检系统——协作机器人+AI影像质检实时把关质量,从而实现柔性供料。在自动化柔性线,端到端供应链智能为柔性生产注入“神经中枢”——实时连通订单、库存与设备数据,基于机器学习(ml)与运筹算法动态生成最优排产方案。当工厂订单波动时,系统能够自动触发产线模块切换,生产速度提高65%,订单生产交付时间大幅缩短67%。
“人机协同”让老师傅的经验与AI算力完美共融
智能生产车间,最关键的是“人机协同运维”。记者看到,施耐德电气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既有机械臂在忙碌,也有技术工人埋头苦干。
为破解运维中设备维修效率瓶颈,工厂构建了融合物联网(iot)、增强现实(ar)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智能运维体系。维修人员通过AR眼镜的实时显示获取设备实时参数,语音交互解放双手。大语言模型(llm)自动解析通过经验总结形成的维修历史知识案例库文档,推荐最优解决方案。借助物联网平台,工厂实现了ot(工业环境中实时监控与控制)设备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采集设备报警信息及关键数据。通过人机协同的智能运维模式,助力维修耗时缩减30%,让老师傅的经验与ai的算力完美共融。
那么,如何让人机协同完美共融?“我们工厂的自动化率现在已经达到了74%,5年前还不到50%,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的产业工人是复合型人才。”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告诉记者,“例如维修方面,我们会针对技术层面,形成一些知识库、案例库,当员工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及时在这个案例库中找到对应的答案。我们也通过这些知识库来赋能员工,快速地在现场解决问题。”
将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
作为全球产业技术头部企业,施耐德电气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将世界领先的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智慧工业、具有韧性的基础设施、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智能楼宇以及数智家居中。
植根中国38年来,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和四大研发基地之一。作为最本土化的跨国企业之一,施耐德电气持续强化“中国中心”建设,打造“短链”布局,携手生态伙伴共同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升级。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华已建成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包括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并携手1600多家核心供应商,构建了强韧、高效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体系。
“我们在中国有5个研发基地,上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发基地。在这里,我们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本土产业人才。过去,我们是对进口产品做升级迭代,现在,我们做的是中国设计、中国原创的中国产品。”冒飞飞认为,这背后倚靠的正是上海对人才产业化、产学研合作的支持,以及产业政策的扶持、产业专家的指导。
据透露,施耐德电气将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目前已设立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深圳五大研发中心,并于 2023年在北京成立AI创新实验室,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多元化的“AI+”应用场景。近年来,连续落地“数字配电中国研发中心”“中国研究院自动化研发中心”“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金山创新实验园区二期”等一系列世界级研发机构,为工业升级和能源转型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持。
今年,施耐德电气在北京成立了聚焦工业自动化领域的EcoFit™工业自动化适配改造中心,在上海设立针对低压配电元器件适配改造的EcoFit™低压配电中国创新中心,标志着施耐德电气适配改造服务能力的全面跃升,更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的升级,赋能产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施耐德电气聚焦包装消费品、油气化工、数据中心、智慧楼宇、未来电网等关键行业,集中展示了一系列“智联协同”创新成果,包括重磅发布的EcoStruxure™边缘智能盒,凭借在边缘侧出色的数据采集、管理、实时计算与智能决策能力,为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管理场景带来灵活、安全、高效的全维价值,助力产业“智”变升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